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英拟加入欧洲远程导弹计划

英拟加入欧洲远程导弹计划

来源: | 时间:2024-10-28 14:11:25 | 点击:655

搭载“风暴阴影”空射巡航导弹的英国空军“台风”战斗机。

据英国路透社10月17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当天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上表示,英国将加入欧洲国家远程导弹计划。英国作出这一选择的意图何在?将为这项欧洲国家计划带来怎样的影响?

形势倒逼之举

英国此次表态要加入的欧洲远程导弹计划,与今年7月北约华盛顿峰会上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波兰签署的一份意向书有关。根据这份意向书,4国将共同研发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导弹。有报道称,这些国家的真实意图,是开发一种射程为1000至2000公里的新型陆基巡航导弹。

英国决定加入欧洲远程导弹计划,是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美国总统选举的最新选情是直接推手。目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民调支持率不断上升,回归白宫的可能性增加。这意味着,美国对欧洲的“保护伞”大概率将收紧。面对美俄《中导条约》失效和俄乌冲突延宕不决的险局,欧洲国家亟需未雨绸缪,发展赖以自保的武器,英国也不例外。作为美国最核心盟友的英国做出上述举动,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美国大选的走势,以及美国盟友对“特朗普旋风”的普遍担忧。

俄乌冲突暴露出的能力缺陷是深层次考量。许多欧洲军界人士和评论人员注意到,俄乌冲突战况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在高烈度军事行动中,欧洲国家目前缺位的陆基远程精确打击手段,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性。由于防空火力密集,载人平台在前沿地带面临严重威胁,远程导弹成为更安全的进攻选项。此外,在北约作战体系下,陆基远程导弹很适合用来打击对手部署在关键节点的防空系统和指挥控制中心,进而为可携带核武器的空中打击力量开辟通道。

此外,欧洲国家一旦拥有陆基远程导弹,就能以较低成本拥有可靠的“对峙火力”,即便军用机场等关键基础设施在对手打击下受损,远程导弹仍能对敌方广阔纵深地带构成威胁。相反,寻找并跟踪四处机动的陆基远程导弹发射车难度较高。

具备合作基础

英国与法国等国在导弹领域的既有合作,为英国本次“入伙”打下一定基础。英国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一道,是欧洲军火供应商欧洲导弹集团的重要股东。援助乌克兰的“风暴阴影”(法国称“斯卡普”)空射巡航导弹,就是英法联合打造的产品。目前,英法正以“风暴阴影”相关技术为基础,联合推进“海军巡航导弹”项目。该项目旨在研发一款具备超音速和隐身能力的高性能反舰导弹,预计于2030年前投入使用。

耐人寻味的是,在今年6月欧洲防务展期间,欧洲导弹集团高调宣布,将正式进军陆基巡航导弹市场,并展示了一款代号LCM的新型导弹模型。有评论人士认为,LCM就是目前欧洲4国拟开发的远程导弹的母版。欧洲导弹集团发布消息称,旨在为用户提供“超远距离精确打击能力”的LCM,是“海军巡航导弹”的衍生产品,也与“风暴阴影”空射巡航导弹存在血缘关系。

填补导弹库存和盘活军售,也是英国与欧洲多国重要利益交汇点。由于当前欧洲各国导弹生产能力普遍不足,对乌克兰的援助却有增无减,英法等国导弹库存正被迅速消耗,面临着援助难以为继、本国军事威慑力难以维系的困境。欧洲防务专家呼吁,欧洲国家应尽快围绕新的远程导弹促成“生产合作、技术共享、成本分摊”,以维持乃至升级导弹生产能力,满足现代化高强度战争需求。同时,一些欧洲国家正迫于俄乌冲突压力加快“再武装”,新导弹有望打开一定出口销路。

存在诸多掣肘

以远程导弹为代表的远程打击火力,可为欧洲多国带来军事威慑力、政治影响力乃至经济利益。然而,上述“推力”仍很难抵消联合研发面临的阻力。

从技术层面看,英国与欧洲4国都有“严重偏科”的通病。冷战结束后,地区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缓和,欧洲国家在导弹能力建设上明显“攻防失衡”,更重视防空反导系统建设,对发展远程攻击性导弹不够重视,研发投入和采购经费长期不足,以致在该领域“欠账”很多。英国即便出手,短期内也难以扭转局面。更何况,与美俄等国趋于成熟的高超音速导弹相比,仍处于意向阶段的欧洲远程导弹,犹如“缓不济急”的“鸡肋”。正因如此,约翰·希利并未具体说明远程导弹的射程及其他细节。这被外界视为“心中没底”的表现。

对欧洲各国而言,比技术因素更难把控的是政治考量。对于欧洲国家军工乃至防务自主倾向,美国素来十分警惕。今年7月,北约华盛顿峰会达成最新《工业能力扩张承诺协议》,规定北约盟国须就其武器标准达成一致,且每年须向北约汇报本国军工产业动向。显然,美国正强迫其欧洲盟国军备“向美看齐”。在此重压下,本次导弹研发计划,出现响应者寥寥的局面,很多北约欧洲国家仍选择直接引进美制武器。鉴于英国已为其核潜艇采购美制“战斧”巡航导弹,在陆基远程导弹领域,英国可能优先选择美国作为合作乃至依靠对象,而把与欧洲国家的导弹合作当作随时可以放弃的权宜之计。

责任编辑:任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霜降轻至 万物轻披银纱

每日新闻网讯  李敏谦      霜降轻至,万物轻披银纱,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静谧中勾勒出一幅幅梦幻画卷。      采桑子(霜降时节)金风渐紧凋芳树,叶扫琼轩。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2.62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习近平主席出访有关安排和中方期待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董雪、马卓言)应大韩民国总统李在明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记者...

未来5年蕴藏哪些新机遇?透过数个“新增长点”看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央视网消息:通过24日的这场新闻发布会,能够看到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里怎样的新机遇?来看记者的观察报道。“十五五”也就是接下来5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24日举行。在国家发展改...

外交部:敦促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坚持走和平道路

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拟增长防卫费事项提问。  郭嘉昆表示,关于日本防卫费增长问题,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日本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

拥抱姥姥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志华我拥抱了姥姥今夜凌晨二时睡的最香、最浓、最沉的时候我亲爱的姥姥又一次进入我的梦里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久违有场景、有对话、有动作在袁楼院子一角姥姥正在掏粪(那时候自家沤粪种田)我问她还能干的动吗?...

看!身边故事里的“十四五”民生答卷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过上好日...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吴天忠:以问引思 点亮求知

 吴天忠,海南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  从教25年,吴天忠深信爱心成就教育,他是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的“忠哥”。他采用“抛锚式”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与课堂互动,构建思维磁场,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

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②)

  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恩平15-1平台。该平台于今年5月22日投入使用。  中国海油供图(新华社发)  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内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装备种类较为齐全的区域之一,CCUS产...

外媒聚焦四中全会:彰显中国发展信心和战略定力

中新网10月21日电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本次四中全会的召开...

2024
10/28
14:11
浏览量: 65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拥抱姥姥

拥抱姥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