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行走濠江,寻味“舌尖”新意

行走濠江,寻味“舌尖”新意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时间:2024-07-13 13:56:16 | 点击:3829

  厨师现场进行厨艺展示。

  市民和游客光顾嘉年华“国际美食大道”。

  参与嘉年华的海外嘉宾体验包粽子。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供图

  近日,由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主办的首届“澳门国际美食之都嘉年华”(以下简称“嘉年华”)一连10天在澳门渔人码头举行。嘉年华以“旅游+美食”跨界融合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厨师代表献上各自的拿手好菜,邀请八方食客一同品味“舌尖”上的澳门。

  

  展现多元美味特色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副局长程卫东介绍,本届嘉年华有来自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29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代表参与,是澳门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国际美食文化盛会。嘉年华设有“国际美食大道”“美食之都厨艺展示”及“澳门国际美食论坛”三项亮点活动,并安排168场丰富多彩的表演和互动环节,吸引约10.7万人次参与。

  “国际美食大道”聚焦亚洲美食,设有100个展位,涵盖成都、顺德、澳门以及泰国普吉等9座亚洲“美食之都”的近百种人气美食。在来自江苏扬州邵伯古镇的“邵伯龙虾”展位,各种口味的小龙虾色泽诱人、个大饱满,吸引不少食客驻足品尝。

  “咸蛋黄小龙虾是我们店里的招牌菜,深受澳门食客喜爱。”摊主谈先生介绍,澳门市民大多以海鲜菜品为主,以前不习惯食用小龙虾。“这次我们精选新鲜、个大的邵伯小龙虾,由专业厨师现场腌制烹炒,期待能够让更多澳门朋友尝鲜。”

  “我最喜欢泰式风味的薄荷芒果冰饮,能够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珠海游客李女士表示,嘉年华美食云集,一条街就可以尝遍各地美食。“海滨用餐区还有魔术和歌舞表演,魔术师会主动来和我的女儿做游戏,真的是好吃又好玩。”她说。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美食嘉年华还甄选大三巴胡椒饼、南洋咖啡等澳门本地特色美食商户参与,食品涵盖粤菜、葡式菜、东南亚美食及日韩料理等,充分展现了澳门美食多元化的特色。

  促进美食文化交流

  澳门葡国鸡、亚马逊巧克力三重奏、塔斯马尼亚牛肉塔塔……在“美食之都厨艺展示”活动中,来自全球20多个“美食之都”的厨师代表携手献上60场精彩的厨艺展示,现场烹制特色菜肴并分享烹饪方法与技巧,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体验各“美食之都”独特的美食文化。

  来自广东潮州的赖师傅现场展示了正宗潮汕蚝烙的制作方法,阵阵香气吸引不少食客围观品尝。他表示,潮汕蚝烙与福建、台湾一带的蚵仔煎外形相似,但在做法和味道上却有所不同。希望更多人通过嘉年华了解并喜欢上潮汕美食,进而了解美食背后独特的潮汕文化。

  “我和来自欧洲的厨师学习了地中海炖海鲜,发现只要调整香料及比例,一道传统的炖海鲜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味。”澳门市民戴女士表示,嘉年华活动不仅汇聚环球美食,还能够向世界名厨“学艺取经”。“美食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期待通过烹制、品尝美食的方式‘寻味’世界。”她说。

  嘉年华期间,参与活动的100余名“美食之都”厨师及嘉宾还走进红街市、沙梨头街市及佑汉街市等澳门传统街市,并到粤式茶楼及街市熟食档口品尝地道美食,体验茶艺文化。厨师们还分别探访了澳门社区餐厅,与当地厨师和市民交流厨艺,品尝澳门“家常菜”。

  程卫东表示,嘉年华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澳门国际交流的平台优势,希望各大“美食之都”可以携手展现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交流分享美食产业发展的经验,以美食助力城市发展。

  推动食旅融合发展

  除了美食,旅游同样是本届嘉年华的主题。“澳门国际美食论坛”活动中,25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美食之都”的代表展开交流,为旅游业与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澳门推进“旅游+美食”跨界融合建言献策。

  自2017年获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以来,澳门相继推出多个项目加快“美食之都”建设,先后举办一系列美食活动,并与横琴携手推广“一程多站”的“旅游+美食”新业态,不断推动食旅融合发展。

  为展现澳门和横琴“旅游+美食”的独特魅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精心为本届嘉年华打造“文旅横琴”展位,通过宣传片、灯箱等媒介方式呈现横琴自然风光和特色美食,展示澳琴文旅风貌。

  展位上,市民和游客一边欣赏着节目表演,一边了解生蚝、茶点等横琴特色美食。“通过品尝美食、欣赏文化表演和参与互动体验,我们感受了澳门、横琴的风土人情和美食文化,这是一场难忘的美食和文化之旅。”参与嘉年华活动的巴西嘉宾表示。

  “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推动旅游及经济发展的要素。”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表示,未来将利用澳门独特优势及现有资源,继续举办大型美食活动,进一步加强城市间交流,推动“旅游+美食”等多元发展,擦亮澳门国际大都市的“金名片”。

(责编:白宇、卫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外交部:敦促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坚持走和平道路

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拟增长防卫费事项提问。  郭嘉昆表示,关于日本防卫费增长问题,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日本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

拥抱姥姥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志华我拥抱了姥姥今夜凌晨二时睡的最香、最浓、最沉的时候我亲爱的姥姥又一次进入我的梦里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久违有场景、有对话、有动作在袁楼院子一角姥姥正在掏粪(那时候自家沤粪种田)我问她还能干的动吗?...

看!身边故事里的“十四五”民生答卷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过上好日...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吴天忠:以问引思 点亮求知

 吴天忠,海南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  从教25年,吴天忠深信爱心成就教育,他是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的“忠哥”。他采用“抛锚式”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与课堂互动,构建思维磁场,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

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②)

  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恩平15-1平台。该平台于今年5月22日投入使用。  中国海油供图(新华社发)  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内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装备种类较为齐全的区域之一,CCUS产...

外媒聚焦四中全会:彰显中国发展信心和战略定力

中新网10月21日电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本次四中全会的召开...

国务院安委办: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通知。  近年来,吉林长春、宁夏银川、辽宁辽阳等地接连发生小型餐饮场所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

中国经济秋季报|政策“空间充足+工具丰富+储备常态化”为稳中有进添底气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没有变,实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展望下阶段,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从发展态势看,前三季度经济平稳增长...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2024
07/13
13:56
浏览量: 382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拥抱姥姥

拥抱姥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