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古镇的“活化”,是否只有旅游开发一条路?

古镇的“活化”,是否只有旅游开发一条路?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5-04 07:25:16 | 点击:1359

  ■本报记者 李婷

  “中国的50个绝美古镇,去过十个,就是旅行家”“旅行必去的十大古镇推荐”“这座低调古镇,终于藏不住了”……每逢节假日,类似的古镇游推荐便会充斥网络。毫无疑问,古镇是优质的旅游资源,但对古镇长远的保护和发展来说,大力开发旅游是不是最优解?在近日举行的“多元协作 遗产创新”古镇保护同里论坛上,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教授伍江抛出的一个话题让现场专家学者陷入沉思——古镇的“活化”,是不是只有旅游开发一条路?

  小桥、流水、人家,承载着中国人的乡愁。江南水乡古镇因水成镇、因水成街的风光,成为许多人特别的记忆。在我国,古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被保护,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旅游大开发,在利益的驱动下古镇之间相互攀比,而后相互抄袭——这个古镇卖万三蹄,那个古镇就卖状元蹄,换个名字,其实都是红烧猪蹄。糕点也是,这边卖状元糕,那边就卖吉祥糕,实际上都是一样的糕点,古镇开发陷入“千篇一律”。

  同质化之外,古镇还有“空心化”的问题,即人不住在里面。“古镇保护中人是最关键的,有人在,古镇就在。”古城镇保护专家、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曾多次呼吁,古镇要作为居住地的遗产社区进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作为博物馆式的陈列保护,要激发原住民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人都跑光了,古镇很快就萧条下来了。因为对于这些古镇来讲,房屋的修缮是很重要的,如果时常有人居住,房子出现一些小问题,随时可以修补。特别像江南地区的房子,下雨天容易漏雨,把漏的地方补上就好了。但如果无人居住,房子也无人维修,那么它很快就会腐烂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人住,房子坏,房子坏,人不愿意住。”

  伍江坦言,比起几十年前古镇保护的境况,如今的形势要好很多。“我们从来没有过像现在这样自上而下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然而遗产保护依旧面临极大的挑战。”其中一大表现是,热衷发展古镇旅游,却往往本末倒置,将旅游作为目的甚至不惜以破坏为代价;热衷“历史风貌再现”,但对现存的遗产及其环境视而不见甚至刻意拆除后“重塑”。比如,有些地方的文化遗产挂牌以后,成为旅游热,成为网红,这本是好事,但是日常管理更多聚焦在怎么组织游客上,而不是怎么去维护文化遗产本身,有的甚至直接威胁到了古镇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保护与传承。“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伍江认为,对于文化遗产而言,它的维护阶段远远大于它的建设阶段,这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一味迎合旅游市场是不可取的。“面对存量更新时代遗产保护的新要求,我们的观念、理论、方法、思路都需要创新。”他表示,古镇“活化”不应只有旅游开发“华山一条路”,要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途径。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中,我们都要做有心人,因为这是祖国优秀的文化传承。假如再不去认真来做保护工作,很可能就要毁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阮仪三直言,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教训。云南翁丁古村的大火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这曾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佤族村落,整个村子位于大山之中,房屋建筑为全木结构茅草房,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然而,一场大火,让它几乎化为了灰烬。“古镇留下了众多美好的历史人文景观,要好好地保护和爱护她,保护她的内涵,保护她的外貌,同时也要让她适应时代,得到新的成长和发展。”

  探寻未来古镇保护发展之路,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多方协同合作。据同里镇镇长周佳雨透露,长三角地区水乡古镇星罗棋布,彼此地理相邻、文化相似、语言相通、民俗相近、情感相联,十数个古镇携手联合申遗已走过23个年头。“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非一城一隅之力、一人一物之功,更非一时一刻之事。当我们古城古镇古村,专家、机构、政府、游客、居民等携起手来,古典与现代相融、城市与乡村相汇,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江南水乡新图景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李婷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为夜空绘“天幕” 低空经济“新赛道”开辟职业新蓝海

央视网消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这些新职业、新工种很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中既可以看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催生了新职业,也可以看到这些新职业给我们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接下来...

国新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将副主...

暑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出入境客流显著增长 文旅消费活力迸发

央视网消息:今年暑期,国内文旅市场不断升温,边检数据显示,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上海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数量达12.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4%,源源不断的境外客流也为上海的文旅消费带来了新的增量。总台央视记者 金荷...

全国夏粮小麦收购超8000万吨!最低收购价“托底”,市场预期企稳回升

央视网消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初,全国夏粮小麦收购超8000万吨,进度快于去年。目前,我国5大小麦主产省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均启动最低收购价,给小麦行情“托底”,最新的市场变化如何,来看记者从...

市场监管部门抽检饮料11.19万批次,不合格率0.57%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对饮料产品开展监督抽检11.19万批次,涵盖微生物、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8个类别94个项目,检出不合格样品6...

通电通路、物资发放、危房评估……甘肃渝中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央视网消息:8月7日以来,甘肃兰州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造成榆中县8个乡镇、485户2000余人受灾。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的5个村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经过多方协作连续奋战,目前,5个村均已通路、通电、通...

俄联邦安全局称挫败一起针对国防部高官的恐怖袭击

  当地时间8月1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通报,莫斯科州阻止了一起针对国防部高级官员的恐怖袭击。因策划恐怖袭击而被拘留的嫌疑人已被拘留并认罪。  俄联邦安全局公共关系中心称,犯罪嫌疑人自制了一枚爆炸装置,原本计划将一辆装有...

中国地震局迅即开展河北张家口市蔚县3.1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央视网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12日14时1分在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北纬39.74度,东经114.63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四级应急服务响应,调度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河...

甘肃榆中:对受灾路段实施封闭抢修及交通管制

央视网消息:据“兰州公安榆中县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榆中县公安局发布《关于山洪灾害抢险期间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因持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榆中县部分道路出现损毁,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为保障道路抢修施工安全及过往群众出行安全,...

7月外贸数据超预期:“抢出口”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中国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超出外界预期。  根据海关统计的数据,2025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下降1.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

2023
05/04
07:25
浏览量: 135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