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海疆之声 > 后疫情时代两岸关系如何发展?

后疫情时代两岸关系如何发展?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14 20:45:58 | 点击:1565

图片

△1月29日,金门乡亲李汉强和妻子、孩子准备经“小三通”回金门。

厦门—金门“两门对开”,疫情期间,这条相距不过10海里的黄金航路,成为最遥远的回家路。2020年2月10日,民进党单方面宣布停运福建省与金门、马祖之间小规模通商、通航和通邮的“小三通”,并陆续出台各类限制两岸人员往来交流政策,两岸交流在疫情期间进入低谷期。

2023年1月7日,停运近3年的“小三通”终于复航。62名旅客在厦门五通码头搭乘“金瑞龙”号客船,经过30分钟的海上航行,顺利到达金门水头码头。随后,台湾陆委会于3月10日决定规划开放10个定期航班航点,深圳、广州在列。

种种迹象表明,两岸交流正逐步恢复。进入后疫情时代,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两岸关系将去向何方?受访专家表示,在低谷之后,有可能是新的高潮。后疫情时代是两岸交流逐步恢复的时代,今年两岸人员往来与各领域交流应该会迎来“触底反弹的重大机遇期”。

两岸关系波动,但经贸纽带依然强韧

图片

图片

疫情带给两岸关系以复杂深刻的影响,其间,两岸人员交流降至历史低点、经贸往来出现小幅下滑,民进党以“抗中保台”愚弄台湾民众。

“疫情期间,因为两岸交流受阻,台胞对两岸交流必要性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2020年起,除了探亲商务往来,两岸交流几乎是中断的。这种情况“是自1987年开放老兵探亲以来,从来没有出现的情形”。

从台湾“交通部观光局”披露的数据可以直观看出两岸交流急速下行的趋势。2020年,台湾民众来大陆41余万人次,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陆民众赴台11余万人次,陆客占境外游旅客比例不及10%。而回顾两岸交流的高峰时刻,2015年大陆民众赴台甚至达418万人次。马英九时期的最高点,陆客占台湾境外旅客数比例甚至达42%。

在经贸领域,两岸交流合作面临一定挑战。“2022年大陆自台湾进口同比降低2.9%。两岸投资领域也一改往年增长态势,台商赴陆投资与陆商赴台投资均出现下滑。”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桂清指出。

“叠加美国地缘政治压力,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台湾半导体等多个行业,都出现了与大陆‘部分脱钩’的迹象。”盛九元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网络上,民众的对立情绪也愈加严重。2020年9月岛内的一项民调显示,受访民众对大陆的好感度只有19.1%,而反感度达67%。“由于民进党当局的‘借疫谋独’,勾连美日等外部势力挑动两岸民意冲突,岛内的‘反中仇中’一度高涨,政治对立不断激化。”陈桂清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需要看到的是,两岸关系虽然在疫情期间受到严重影响,但立足两岸贸易,韧性与强大生命力始终存在。在2020—2021年,两岸投资贸易始终保持一定的发展。同时,两岸人员交流仍以线上形式继续,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等重要会议一直没有停滞,两岸的经贸纽带依然强大。”盛九元强调。

岛内民意震荡,疑美情绪发酵

图片

图片

△2022年11月,国民党蒋万安在“九合一”选举中胜选台北市长。

在岛内看似沸腾的对立情绪背后,岛内政治生态和民意走向已悄然发生变化。民进党在台面上扯“台独”虎皮唱大戏,台下政治生态暗流涌动。民众开始反思“抗中保台”战略,“疑美惧美”声浪高涨。

“现在岛内的第一大党,不是国民党,也不是民进党,而是‘讨厌蔡英文党’。民进党作为执政党的傲慢正在逐渐显现,台湾民众也通过‘九合一’选举给了民进党一个教训。”盛九元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九合一”选举是台湾4年一次的地方选举,整合岛内九类地方公职选举投票。2022年11月的选举中,民进党战况堪忧,最终仅得五席,比之前的七席减少两席,丢掉了原本执政的新竹市、桃园及基隆市,更重要的是,在台北市长选举中败给了国民党。

陈桂清分析,“九合一”选举结果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县市长层面,岛内的政治版图与民众政治认同出现蓝涨绿消的态势。但国民党的这一优势并不牢固,如若处理不好党内团结问题,不能很好回应民众诉求,民意上升趋势可能会受到影响。

“过去常说国民党内斗厉害,老百姓很讨厌国民党内斗。但民众没想到,两党原来是一丘之貉:蔡英文任期将满,民进党内斗加剧。民众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深。”盛九元指出。

“在此情况下,面对民进党反复鼓吹的‘抗中保台’战略,民众开始有所反思。”盛九元分析,一方面,他们意识到,民进党煽动两岸对立实则是为转移注意力,从而掩盖执政失误与贪腐问题。另一方面,大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反制佩洛西窜台的系列措施对台湾民众也造成很大触动。

“‘避战谋和’正成为主流民意。”陈桂清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随着近期美国一些人极力鼓动台湾“加强备战”,台当局先是于去年12月宣布延长兵役役期,后又响应美国打造“不对称战力”,采购布雷系统,并启动修订“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台当局的一系列动作,让台湾民众对两岸爆发战争的担忧与日俱增。”

这种情况下,台湾民众对美国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受访专家均指出,原先岛内民众的“亲美”倾向,逐渐转变为“疑美”“惧美”。

如何解剖“疑美”声浪高涨背后的民意表达?陈桂清梳理多家岛内民调数据指出,“疑美”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首先,台湾民众不再相信美国的安全承诺,65%的民众认为美国不会出兵赴台。其次,近期美国不断传出炸毁台积电、“焦土”毁台计划、设定台湾沦陷剧本等,美国不顾台湾生死,以台遏华的真实面目被揭穿。有55.4%的民众认为美国是将台湾作为遏制大陆的棋子;有54.2%的民众反对美国介入两岸问题,认为美国介入只会让两岸问题更难解决。最后,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为一边倒亲美可能最终会被美国抛弃。

经济“有限脱钩”,依赖不减反增

图片

图片

△台积电赴美投资建厂。

“疫情发生以来,两岸经贸关系确实出现一些波折。”盛九元表示,台湾当局的“新南向政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产业链重组相互结合,对台商的投资和贸易产生了冲击, 两岸经济“有限脱钩”的态势已经显现。

2022年上半年,台商对东南亚地区投资达到20.65亿美元,首次超过台商对大陆投资(17.96亿美元)。“从台商投资数据看,外移迹象明显。”陈桂清说。

“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于2016年上任后提出,意图扩大台湾与南亚、东南亚及澳新等18国的经济联系,减弱对大陆的经济依赖。但该政策发布后,台湾经贸对大陆的依赖有增无减。据中国海关统计,2020年大陆仍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

“所谓‘新南向’更多是政治口号,台湾当局在其中发挥作用很小。”盛九元认为,台商寻求利润最大化的内驱力是真正影响台商外迁的因素之一。早在2012年,台商就已开始在东南亚布局,那里的人力成本较低,一些加工装配的产能可以留在当地。

“台商经过几年的发展也逐渐回归理性。如果注重更高端产能的发展,大陆相比东南亚,有更完整的产业链支撑、更广阔的市场、更多元的人才,台商自然慢慢往回走。”盛九元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

同时,美国对华贸易战升级,美西方强制力也使得台商不得不外迁。盛九元在调研时发现,很多台商往东南亚迁移,是因为美国或欧洲的上游公司下订单时,要求他们必须从东南亚出货,不能从中国大陆出货。同时,在美国强制力下,台积电、鸿海科技等台湾优势产业也不得不加大在美投资。

美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这一趋势能持续多久,多位专家表示怀疑。《纽约时报》曾评价,台积电赴美建厂“是一个糟糕的商业决策”。受人力开支、许可证、合规性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台积电表示,其在美国的建设成本可能至少是台湾的4倍。

“美国通过大量的财政补贴,把全世界优质厂商吸引到美国,短期来看确实奏效,但放眼5—10年,这些企业能不能真正融入美国的产业体系中需要打问号。美国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并不适合制造业发展,台积电投产的大部分产品还是要转向出口,如果美国本土的产业结构没有大幅调整,企业还是会离开美国,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土壤。”盛九元说。

“回到原点,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盛九元表示,未来两岸合作将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大陆高质量发展将对台商形成一定的排出效应。台商将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完善在大陆本土的企业形态,借助大陆的市场优势,在过去大进大出的“三角贸易”模式基础上,更深地介入大陆内循环发展,与大陆的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

“在两岸经贸往来的新周期中,大陆一方面要寻找合适渠道,将发展计划和对台支持的政策有效传播到台湾岛内;另一方面,继续敞开怀抱欢迎台商,给予台商更多政策支持,给予台胞更多同等待遇。”盛九元说。

受访专家对未来两岸的经贸往来均有相对乐观的预测。陈桂清指出,国际社会对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期待,据摩根大通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6%。“大陆经济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广阔的前景,为两岸的经济往来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整体来看,今年两岸交流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两岸主流民意都希望恢复正常交往。”

要和平发展、交流合作

图片

图片

今年2月,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后疫情时期的两岸关系与交流合作”座谈会。

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陈元丰指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促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照顾、造福两岸同胞。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表示,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加强国共两党交往,促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权益福祉,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与会专家表示,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在疫情缓解的形势下,早日恢复两岸人员往来正常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常态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

“外界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关注点在统一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2022年8月公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中讲到‘第一选择’和‘最后选择’,阐述了和平方式和非和平方式两者之间有机统一。”陈桂清向《中国报道》记者分析。

白皮书中写道,“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选择。“但同时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非和平方式将是不得已情况下作出的最后选择。”陈桂清说。

面对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煽风点火,在目前两岸和平统一民意基础还有待提升的情况下,盛九元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此时我们更应保持战略定力,保持耐心与自信,不断扩大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有序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并思考如何强化两岸文化纽带,增进互信认同。

图片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图片来源:新华社、路透社、网络

审发:张利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为夜空绘“天幕” 低空经济“新赛道”开辟职业新蓝海

央视网消息: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了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这些新职业、新工种很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中既可以看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催生了新职业,也可以看到这些新职业给我们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接下来...

国新办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阅兵准备工作有关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政治工作部少将副主...

暑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出入境客流显著增长 文旅消费活力迸发

央视网消息:今年暑期,国内文旅市场不断升温,边检数据显示,自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上海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数量达12.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4%,源源不断的境外客流也为上海的文旅消费带来了新的增量。总台央视记者 金荷...

全国夏粮小麦收购超8000万吨!最低收购价“托底”,市场预期企稳回升

央视网消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初,全国夏粮小麦收购超8000万吨,进度快于去年。目前,我国5大小麦主产省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均启动最低收购价,给小麦行情“托底”,最新的市场变化如何,来看记者从...

市场监管部门抽检饮料11.19万批次,不合格率0.57%

  央视网消息:据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截至7月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对饮料产品开展监督抽检11.19万批次,涵盖微生物、质量指标、食品添加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8个类别94个项目,检出不合格样品6...

通电通路、物资发放、危房评估……甘肃渝中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央视网消息:8月7日以来,甘肃兰州榆中县等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造成榆中县8个乡镇、485户2000余人受灾。甘肃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的5个村此次受灾较为严重。经过多方协作连续奋战,目前,5个村均已通路、通电、通...

俄联邦安全局称挫败一起针对国防部高官的恐怖袭击

  当地时间8月12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通报,莫斯科州阻止了一起针对国防部高级官员的恐怖袭击。因策划恐怖袭击而被拘留的嫌疑人已被拘留并认罪。  俄联邦安全局公共关系中心称,犯罪嫌疑人自制了一枚爆炸装置,原本计划将一辆装有...

中国地震局迅即开展河北张家口市蔚县3.1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央视网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12日14时1分在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北纬39.74度,东经114.63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启动四级应急服务响应,调度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河...

甘肃榆中:对受灾路段实施封闭抢修及交通管制

央视网消息:据“兰州公安榆中县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榆中县公安局发布《关于山洪灾害抢险期间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因持续强降雨引发山洪灾害,榆中县部分道路出现损毁,影响车辆正常通行。为保障道路抢修施工安全及过往群众出行安全,...

7月外贸数据超预期:“抢出口”之外还有哪些原因?

  中国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超出外界预期。  根据海关统计的数据,2025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下降1.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

2023
04/14
20:45
浏览量: 156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的中国邮政图片收藏版及剧照 13611131353 冯莉有约影视传媒助力各行共同成长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冯莉有约“美丽乡村一姐梦”“企业梦”汇聚时代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中国新闻传媒集团聘知名演员、央视主持人冯莉担任首任形象大使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走进北京宋庄书画院 采访院长姚海歌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河北沽源县藜麦产销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