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在齐河,有个豆腐窝水闸(杂记)

在齐河,有个豆腐窝水闸(杂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时间:2024-06-19 15:25:29 | 点击:4573

  水闸是干什么的?拦洪蓄水、调节水流,是天生与洪水搏斗、逆水而生的“拼命三郎”。但有谁见过巍然如山却寂静无声、与黄河相伴50年而滴水未沾的水闸呢?有,山东省齐河县的豆腐窝水闸就是一个典型。

  黄河自青海发源,至内蒙古的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再至河南省荥阳市桃花峪为中游,直到入海口为下游。黄河上游占全流域面积的45.7%,却形成92%的泥沙,经过湍急的晋陕峡谷,一股脑地全部压向了只占流域面积3%的豫、鲁下游之地,直接抬高了下游的河床。

  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殊不知与之相伴的还有滚滚黄沙,水过河南开封时已经与城墙齐平了,直到入海都悬在空中,让下游的人提心吊胆。而黄河也极其任性,哪一天不高兴就弃堤而走,历史上特大的决口改道6次,小决口无数。它曾北夺海河入渤海,南夺淮河入黄海,它成就了丰沃的土地,也曾威胁着百姓的生存。

  黄河总是在筑堤、决堤、改道中循环,人与水做着漫长的拉锯战。直到1972年的一天,在黄河下游河堤最险的地段之一——号称“黄河咽喉”的齐河县豆腐窝,人与水开始了一次心平气和的“谈判”。这里向来有“开了豆腐窝,华北剩不多”的说法。黄河携万里之势,挟16亿吨泥沙之威来上门对话。齐河人则一片诚心:“黄河,不要再闹了。你挟沙远行到此也已很累,我给你修一座大门,出得门去大片空地,足够你横躺竖卧。行不?”黄河说:“不是我要闹,实在是年年沙淤堤高,逼得我走投无路。”齐河人说:“我们现在就动工。”振臂一呼,20万众上阵,8个月为黄河筑起一个新居,6个乡镇、近5万人搬走,空出100平方公里土地。同时盖起一座8层楼高的7孔大闸。黄河为这份诚心所感动,50年间竟没有一次来“敲门”。闸前黄河滚滚去,闸后草木悄悄绿。

  我曾两次到豆腐窝大闸。第一次是到堤上看一个治水史迹展,偶遇大闸。1958年这里发生过特大洪水,水与堤平,万人抢险。有两位民工巡堤,见一处管涌急喷,手边没有合适用料,一人急屈身坐进管口,犹如战士以身堵枪眼。另一人爬上堤岸大呼求救,何等惊心动魄!1970年9月齐河堤防段研发制造的黄河第一艘吸泥船下水,命名为“红心一号”,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你想黄河水每立方米含沙高达几十到几百公斤,吸泥船一小时出水700立方米,这一口吐出了多少泥沙?这在当时是大新闻。如今这条船已退役,现正静卧岸上接受游人的礼赞。

  豆腐窝水闸离这个展览馆不远,陡峭的闸墙,粗大的钢缆,冰冷的铁门。它没有故事,也没有上过什么报纸,游客更不会注意到它。工作人员说,你别看它这样安静,每年这闸门总要轰隆隆地提升几次,试试运转灵不灵。闸前的土层里预埋着炸药。遇有紧急情况,一声雷鸣,土飞门开,洪水就夺门而出。但是50年来这种情况还没有过,黄河一直遵守与人的承诺。

  那次离开豆腐窝水闸后我心里总有一丝的惆怅。我们平常一提治黄,就是三门峡、刘家峡、李家峡、龙羊峡、小浪底……可有谁知道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豆腐窝”呢?谁会想到它、歌颂它呢?“为隐者传名,为无名者立传”是记者的职责,我于心不忍,两年后重访豆腐窝。

  正是深秋季节,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大地一片五彩斑斓。大闸脚下是一条水泥路,阳光下村民晾晒的玉米、棉花堆积如山,豆腐窝变成了金银窝。我说这样不妨碍闸门的起吊吗?工作人员说近年黄河上游治理有成,下游河床降低,危险已经解除。豆腐窝大闸已光荣退役,将成文物。我立即想到闸外那100平方公里的备用土地,即问怎么样了?他说因祸得福,备用了50年,现在升值无法计量。于是我又花了两天的时间去逛这个大闸的后院。这里已经入驻了不少高新企业。有大型游乐园,过山车惊险刺激;有野生动物园,长颈鹿的头伸到二楼阳台上去吻客人的手;有珍宝馆,我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夜明珠,有汽车轮子那么大,在黑暗中熠熠发光。而传统农业也大放光彩,大型粮库的粮塔高耸入云,当地的美食手工挂面居然细得能穿过针眼去,而且还是空心的。最可看的是一座博物馆,在诉说黄河的历史。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化石,庞大的黄河古象正向我们走来,其它还有各种飞禽走兽,都是些远古的生命,那时还没有人类,但已经有了黄河。50年前人送黄河100平方公里的土地,50年后黄河又分毫不少地还赠于人,上面还附加了这么多的宝贝,豆腐窝变成了科技窝、财富窝、欢乐窝。人敬自然一尺,自然敬人一丈,水闸为证。

  还有一件心事未了,就是这闸的设计者是谁?几经查访不得其详。我想他们和这水闸一样,本来也是不想留名的。但他们与闸都有功于世,何忍其没于尘埃?遂书见闻,是为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20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作者:梁 衡】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在绿水青山间追求共同现代化——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回响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特稿|在绿水青山间追求共同现代化——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全球回响  新华社记者郭洋  一场关乎发展与保护的深刻变革,不仅改善了中国的山河面貌,更跨越山海,在世界各地激起回响。  ...

红星照耀中国 | 小文物蕴含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的延安精神基因

央广网延安10月20日消息(记者苏睿楠)坐落于延安城区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馆内珍藏3.6万余件革命文物。在众多珍贵馆藏中,有两件国家一级文物格外特殊:小青马标本与木质小炕桌。它们虽无华丽...

韩国将调查64名遭柬埔寨遣返网络诈骗嫌疑人

韩国警方18日通报,64名在柬埔寨涉嫌参与网络诈骗被拘留的韩国籍嫌疑人当天返回韩国,他们将接受警方调查。据韩国《中央日报》等媒体报道,载有这些嫌疑人的飞机18日凌晨从金边德崇国际机场起飞,上午8时35分左右抵达仁川国际机...

创多项世界之最!数说中国水利“含金量”

“十四五”这五年我国水利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下面通过一组数据,让我们直观感受中国水利的“含金量”。·这五年,我国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国家邮政局: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59.6,同比提升3.9%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邮政局微信公众号消息,经测算,2025年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59.6,同比提升3.9%。其中发展规模指数和发展能力指数分别为 589.3和228.8,同比分别提升9.3%和1.9%。服务质量指数和发...

蒙古国总理赞丹沙塔尔被解职

△赞丹沙塔尔(资料图)  总台记者获悉,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10月17日在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解除总理赞丹沙塔尔的职务。当天共有111名国家大呼拉尔委员(议员)参与投票,其中71人支持解除赞丹沙塔尔的总理职务,另有...

金融“活水”润泽新型工业化 以综合服务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消息:自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后,金融机构加速推出针对性服务方案,以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来看报道。《指导意见》要求,引导银行为集成电路、工业母...

事关外卖平台和经营者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新规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进一步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市场监管总局结合当前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研究起草了《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

黄河岸畔的和美新画卷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见闻2025年10月15日秋日的黄河岸畔,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每日新闻网讯(王月文)驱车行驶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一条宽阔的沥青路如同蜿蜒的丝带,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舒展延伸。一侧是奔流不息的...

在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玩转AI 扫一扫导航直达店铺

 据杭州海关统计,在浙江义乌,今年前三季度出口文化类产品、玩具、节日花灯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昨天,义乌全球数贸中心刚刚运营,新市场有哪些新变化?  义乌被称为一座建在市场上的城市,当来到全球数贸中心,会颠...

2024
06/19
15:25
梁 衡
浏览量: 457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