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生态环境 > 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之肺”(观点)

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之肺”(观点)

来源: | 时间:2023-03-28 11:27:26 | 点击:1592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宝贵资源。森林调节着自然界的空气和水循环,具有固碳释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重功能,同时也在保护人类健康、改善人居环境、提供资源和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受益于森林,并高度依赖于森林。以一组数据来阐释:全球约41.7亿人居住在距森林5公里范围内,约35亿至57.6亿人将非木材林产品用于自用或维持生计,2020年世界原木生产量达到39.1亿立方米,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依赖于森林等生态系统服务……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不少是以森林破坏为代价的。1990年至2020年全球共有4.2亿公顷森林因砍伐而消失,2000年至2020年全球约4700万公顷原始森林消失,毁林速度之快,即使通过植树造林和天然林扩张也暂时无法完全补偿。

  人类如何对待森林资源,影响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遏制毁林是减缓气候变化最具成本效益的行动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面临毁林或退化风险的森林生态系统至少含有2600亿吨不可回收或难以回收的碳。相关预测表明,通过遏制毁林,全球可以在2020年至2050年间每年减少约3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这相当于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目标所需额外减排量的14%,同时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增强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与抵抗力等。

  推动植树造林与农业发展相结合,能够有效恢复退化土地、提高农业生产力。研究表明,通过造林和再造林恢复退化土地,可在2020年至2050年间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每年从大气中减少9亿至15亿吨的二氧化碳。一项对42个非洲国家的评估表明,土地恢复与养护对农业生产力的好处是不采取行动损耗成本的3至26倍。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400万公顷退化土地的恢复创造了30余万个就业机会,植被恢复提供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惠益。

  此外,可持续森林管理和构建绿色价值链两手抓,有助于支持绿色复苏和向碳中和经济转型。可持续利用森林将使2060年全球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较2017年增长一倍以上,有助于满足未来的生物质材料需求,为可持续经济提供支持。增加木材供应、以木制品替代建筑材料、延长木制品使用寿命、提高木材使用效率、实现废弃木产品最大回收潜力等,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绿色就业机会、扩大创新绿色价值链。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政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天然林保护政策、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将林业碳汇纳入全国碳市场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战略措施,中国在森林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保持持续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注重科学国土绿化,从追求数量为主到质量与数量并重,森林覆盖率由21.63%提高至24.02%,人工林面积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对遏制全球森林面积下降和减缓全球变暖发挥了重要作用。

  秉持可持续发展观,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森林治理,中国方案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范例。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提出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还通过开展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加入《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等,积极支持减少全球毁林。在林业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建立并发展“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等区域合作机制,发起成立国际竹藤组织、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已成为推动全球和区域生态治理的重要成员。中国将更加开放和自信,不断丰富林业国际合作内容,持续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碳汇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7日 17 版)

(责编:杨光宇、牛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为姑娘们加油!中国女排将赴泰国出战世锦赛

  2025年女排世锦赛将于北京时间8月22日至9月7日在泰国举行。  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将先后迎战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多米尼加女排。根据赛制,小组前两名将进入16强淘汰赛。中国女排名单和小组赛赛程如下:

网传广西河池一景区小火车脱轨 涉事景区:道闸口变形 已暂停该项目

  8月17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棉花天坑景区8月16日发生小火车脱轨的现象,一度导致部分游客下车徒步走回终点。  8月17日,该景区的运营公司罗城产投公司通报:16日,该公司运营的一辆2节车厢...

大范围高温闷热天气或持续至月底 一图了解热相关疾病之热衰竭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8月16日)开始我国高温范围将扩大,陕西关中、黄淮到江南等地迎来大范围、长时间高温闷热天气,并可能持续至月底。高温环境中,出汗过多会造成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进而引发循环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出现热衰...

“新三样”领跑、航线频增!我国外贸多元增长亮点纷呈 “活力”全开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来看记者从深圳发回的报道。总台央视记者 黄逸熙:我现在正在深圳盐田港的操作控制中心,这里也是指挥港口作业的“智慧大脑”。据了解,盐田港今天共有16班货轮...

江苏苏州:荷花市集人气旺

江苏苏州:荷花市集人气旺12345678来源:人民网-图片频道  2025年08月14日15:082025年8月14日,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不少市民来到白塔西路的荷花市集选购荷花,乐享幽幽荷香。张锋摄...

北京前7个月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8天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13日介绍,今年1至7月,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8天。  今年以来,本市加速推广新能源车,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1...

外交部发言人就王毅将主持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并举行中老缅泰外长非正式会晤答记者问

  央视网消息:8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就王毅将主持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并举行中老缅泰外长非正式会晤答记者问。  问:发言人能否介绍此次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有关背景情况?中方作为主办方对此次会议有何期待?中方举行中老缅泰...

三部门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央视网消息: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全文如下:关于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的通知财金〔2025〕80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温用电连破纪录 “水火风光储”等电源合力保供

 “水火风光储”形成合力  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高温下,全国用电负荷持续增长。今年以来,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已经连续四次创历史新高。面对激增的电力需求,相关部门动态调度,推动“水火风光储”等各类电源形成合力,全力以赴保障电力...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志山接受监察调查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8月11日通报,据黑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志山涉嫌严重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黑龙江省监委监察调查。

2023
03/28
11:27
浏览量: 159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在深圳展开竞逐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闽南匠人留乡愁 精耕古建传技艺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第十一届中国大理巍山小吃节启幕 全国小吃汇聚大理巍山 八方游客共享长街盛宴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蒋旭光:加快构建国家水网 为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人流如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