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当重庆“小火锅”被注入冰雪运动“基因”

当重庆“小火锅”被注入冰雪运动“基因”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2-02 19:39:08 | 点击:5004

原标题:当重庆“小火锅”被注入冰雪运动“基因”

重庆是降雪极少的南方城市,不具备冰雪运动的“天然基因”。然而,当重庆人把对冰雪的“稀罕”转化成攻克滑冰滑雪技能点的决心,几年积累下来,不论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山城的冰雪运动氛围和水平都今非昔比了。

Cosplay滑雪,正在这里流行起来。近日,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国际滑雪场,记者看到一些身着汉服的青年女子从雪道上翩然而下,衣袂飘飘,服饰的鲜艳与雪地的洁白相映成趣。其中一位姑娘叫马佳,她说:“平时喜欢穿汉服,这次约了不少喜欢穿汉服的小伙伴一起来,就是想体验一下古装滑雪的奇妙感觉。”

雪场教练免费教授了她一些基础的滑行技巧后,马佳体验到了滑雪的快乐,决定正式“入坑”。“我打算跟教练认真学几节课,掌握这项运动技能。”她说。

汉服爱好者马佳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国际滑雪场滑雪。新华社记者谷训 摄

重庆人学滑雪的热情,让来自东北的滑雪教练马福强很有感触。他在南川金佛山滑雪场工作了11年,深感南方人对雪的痴迷。“重庆跟我的老家哈尔滨不一样。”马福强说,“这里的雪场接待的绝大部分是新手,南方人看到雪都非常兴奋,所以滑雪教学的需求量很大。”

金佛山西坡和北坡两个滑雪场共有140余名教练,大多是东北人。他们从每年11月中旬工作到次年3月初,客流量十分稳定,周末和节假日甚至会出现教练不够用的情况。滑雪场负责人王军波告诉记者,2023年到金佛山滑雪场进行滑雪研学的中小学生达1.5万人次。

丰都南天湖国际滑雪场副总经理杨欢则观察到,重庆市民对滑雪运动的认知度越来越高,滑雪氛围越来越浓。“现在有不少带着自己的雪具过来的‘发烧友’,他们已经达到中高级技术水平。”杨欢说,“我们的季卡也卖得不错,来自重庆主城的‘发烧友’是主力消费人群。”

重庆“小火锅”是如何被注入冰雪运动“基因”的呢?重庆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歌认为,这离不开场馆设施的建设和赛事活动的广泛开展。

目前,重庆已建起19个冰雪运动场地,包括9个滑冰场、10个滑雪场(含两个室内滑雪场),以及7个轮滑冰球场,市民可以畅滑全年。赛事活动更是四季“不打烊”:2023年2月,中国青少年滑雪公开赛首次在重庆举办分站赛;5月,重庆市冬运中心携手冬奥选手王强、张岩进行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7月,重庆举办全国青少年越野滑雪(滑轮)训练营;8月,重庆举办全市青少年滑雪公开赛;9月,重庆市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首次引入陆地冰壶比赛;11月,中国杯花滑大奖赛第三次落地重庆;12月,第六届重庆市冰雪运动季揭幕……

火热起来的大众冰雪运动氛围,让竞技人才的培养更加水到渠成。重庆从2018年开始培养冰雪竞技体育人才,部分项目已经开赛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重庆冰雪健儿的集体“首秀”。首次参加全国冬运会,重庆就实现8个大项全项目参赛,共派出151名运动员,其中137名运动员拿到正赛参赛资格。截至目前,重庆代表队已在“十四冬”斩获1银2铜3枚奖牌。

如今,重庆甚至有了属于自己的冬季优势项目——越野滑雪。2022年2月,重庆引进的越野滑雪运动员王强出战北京冬奥会,书写了重庆冰雪运动的历史。2022年5月,重庆首支本土越野滑雪队正式成立,在王强、张岩、梁方勇等高水平运动员的带动和资深教练的指导下,队伍竞技实力不断提升。2022至2023年雪季,这支成立不到一年的队伍亮相全国青少年越野滑雪锦标赛、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全国越野滑雪冠军赛等一系列全国大赛,斩获7金2铜。

2022年2月19日,中国选手王强在北京冬奥会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今年即将举办的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将是这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花样滑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冰球、越野滑轮6个冰雪项目将首次登上重庆市运会的舞台。“这是为了推动各区县重视和发展冰雪运动,助力重庆冰雪运动取得更大突破。”张歌说,为了在这片南方热土深植冰雪运动的“基因”,大家正脚踏实地,多措并举,奋力向前。(记者谷训、吴楠、刘梓桐)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冬储菜上市热销保障公众秋冬季“菜篮子”供应 “一元菜”受欢迎

央视网消息:在山西省太原市,进入深秋时节,气温持续降低,当地的白菜、土豆、大葱等冬储菜也陆续上市,其中不少菜品是“一元菜”,保障公众秋冬季的“菜篮子”供应。在太原杏花岭区的一处便民市场,前来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人选购...

“土特产”变“金名片” 各地多元特色产业描绘乡村振兴好“丰”景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在江西吉安,柚香满枝头,金灿灿的蜜柚成为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吉安市万安县高陂镇的富丰蜜柚合作社,连片柚林绿意盎然,金黄蜜柚挂满枝头,满载蜜柚的车辆往来穿梭,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

运城市古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万荣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冯镜霖)10月16日,2025年度"技能运城"职业技能大赛——全市古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万荣县后土广场隆重开幕,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地共计45名选手参加,竞赛分为木作与砖作两个项目...

乐享最美“夕阳红”!普惠、优质、智慧养老服务为银发族兜牢稳稳幸福

央视网消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大问题。在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十四五”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中国式养老绘就最美“...

文化勃兴·文化遗产保护浓墨重彩 文化家底前所未有清晰 | 奋进“十四五”

央视网消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可以说是浓墨重彩,我们的文化家底前所未有的清晰。在每一件文物中,中华民族不断寻找“何以文明、何以中国”的答案。  考古新发现 良渚人已能造出“防...

践行绿色使命 服务绿色发展 国寿财险助力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北宋画家王希孟用石青石颜料绘成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用鲜艳的青绿色调,描绘出绿水青山的锦绣恢弘。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走过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电 题: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邵琨、牛少杰、周盛盛  黄河万里,奔流激荡。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生态优先、...

较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国 各地积极行动筑牢“保通保畅保暖”安全屏障

央视网消息: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的一股冷空气仍在继续影响我国,17日,北方多地出现降雨或降雪天气,气温下降明显。这次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众需及时添衣,注意保暖。17日起 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本轮冷空气最为明...

《黑神话:悟空》等获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10月16日在山东青岛开幕。  此间举行的中国版权金奖颁奖仪式上,图书《我的阿勒泰》、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电视剧《西北岁月》、游戏《黑神话:悟空》、戏剧昆剧全本《牡丹...

今年夏粮收购旺季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古一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消息显示,今年夏粮收购旺季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  据介绍,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区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累计...

2024
02/02
19:39
浏览量: 500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