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曹县 一袭汉服载风华(城市味道·行走县城看中国)

曹县 一袭汉服载风华(城市味道·行走县城看中国)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12-04 08:11:29 | 点击:5559

  图①:曹县八里湾风景区。
  郝兆红摄
  图②:曹县汉服电商在直播销售。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图③:汉服设计图。
  曹县斜塘衣庄服饰有限公司供图

  夕阳刺过云层,倾泻而下,染红了万亩荷塘。

  几名年轻姑娘身着汉服,纤腰袅娜,漫步其间。轻风抚过,裙裾飞扬,一颦一笑间,梦回千年。

  这里并非江南水乡,而是山东菏泽曹县。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居菏之畔,历史悠久,据传商汤在此建都。

  如今,曹县涌起“汉服潮”,搭乘“电商风”,形成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网络营销等于一体的汉服产业链,引得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

  国潮风起

  年轻人返乡赶“电商潮”

  创业10年,退伍军人杨巍终于迎来了“春天”。

  绣花、切割、制版、压皱、印花……在曹县大集镇,汉服产业繁盛、产业链齐全,汇集了不少从业者。杨巍便是其中之一,他经营的云牧服饰有限公司,在当地小有名气。

  杨巍与汉服的故事,始于一场茶话会。有一年,杨巍回乡过节,村委会召集大伙儿,开了一场动员年轻人返乡创业的茶话会。

  “回到乡里,有啥生意能做?”杨巍纳闷。

  其实,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曹县大集镇、安蔡楼镇、阎店楼镇,就有村民以制作影楼服饰为业。随着电子商务兴起,有人开始试水线上销售。自2013年起,曹县电商蓬勃发展,当地开始号召年轻人返乡做电商,同步开展技能培训。

  报名培训、注册网店,杨巍开了家小作坊,专卖演出服。2015年,大集镇政府规划了占地500亩的电商产业园区,杨巍便将厂房搬至园区。

  2018年,国潮风起,汉服“破圈”。“什么是汉服?”刚开始,杨巍对此一头雾水。

  “我们现在说的汉服,其实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服饰元素。汉服的袖子、裙摆大小宽窄、花色图样不同,但总体上体系是完整的。”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龚鹏程介绍。

  了解后,杨巍跃跃欲试:“多数演出服是一次性的,利润不高、季节性强。但汉服利润更高,一年四季都受欢迎。”他召集起附近村民,强培训、提技能,建起云仓汉服直播基地。镜头前,村民身穿汉服,化身主播。

  “唤醒曹县汉服商家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杨巍笑道,“借助电商直播平台,公司网上销售额占比达到80%。每天直播4场,日销售额近10万元,旺季一天能卖四五十万元。”

  目前,全县演出服、汉服上下游企业达4000余家、网店5.2万余个,原创汉服超过70%,从业者10万余人。演出服、汉服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其中演出服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汉服占全国40%以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演出服、汉服产业集群之一。

  “曹县电商发展注重农民致富、草根创业,重视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全员参与电商的热情,汇集起推动电商发展的强大合力。”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霞说,目前,曹县正在将大集镇及周边75平方公里的6个镇街建设为小城镇联合体、电商产业联合体,打造中国最大的汉服智造、销售基地。

  供不应求的订单坚定了杨巍继续做汉服的决心。但是,他的目标不止于销售汉服。

  杨巍说:“汉服是行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希望通过拍摄、制作短视频等方式,吸引更多人关注到汉服的美,让世界看到独特的中国气派。”

  别出心裁

  非遗与汉服“双向奔赴”

  高考前,胡春青暗下决心:“考个好大学,到大城市去。”

  但是时隔多年,胡春青博士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返回曹县创业。

  胡春青头脑活、懂销售,开了家汉服网店,每天直播6个小时。“目前,汉服产品多为量产,容易给人‘低端’的印象。”胡春青说,“必须走高端路线,做原创设计,才能走得更远。”

  他的妻子孟晓霞学美术出身,便发挥专业特长,自主设计汉服。在当地政府的资金、场地等支持下,两人建起了汉服原创研发基地,搭建了集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汉服展馆。

  走进汉服展馆,各式汉服琳琅满目、风格迥异。“汉服文化,大有文章。单看唐代裙装,讲究收拢裙腰,裙幅增大,裙长增加,但腰围却是恒定的。”孟晓霞说,“‘行即裙裾扫落梅’,孟浩然就用‘扫’字,勾画出女子裙长摇曳之姿。”

  拐入另一角,宋朝裙装则大有不同,色彩淡雅恬静。“这与历史文化有关,宋代裙装风格保守。腰间系以绸带,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形饰物,用以压住裙幅,更显优雅庄重。”孟晓霞说。

  灵感来自何处?来到孟晓霞的办公室,书籍把柜子塞得满满当当。孟晓霞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只能不断学习,尽可能把古典元素、现代设计融入汉服之中,将其呈现出来、传承下去。”

  创新设计,并非简单复刻传统,而要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许多小朋友喜欢‘仙气飘飘’的感觉,我就对应卡通形象,改制儿童裙装,设计出蓬蓬的汉服公主裙。”孟晓霞说。

  除了汉服,曹县还有什么?曹县皮影,在山东皮影艺术界可谓独树一帜,属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柳编,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番了解后,孟晓霞找到几名非遗传承人,向老师傅们“取经”,将非遗文化融入汉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任银来便在其列。他将雕刻的皮影工艺样式交给孟晓霞,由她进行设计、打板制作,而今,皮影成了马面裙的花纹。

  “皮影戏缺少观众,便会慢慢淡出舞台;年轻一代大胆创新,将汉服、皮影二者巧妙融合,有利于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让更多人了解曹县皮影文化。”任银来说。

  除了皮影,曹县柳编做成汉服的配饰,木雕技艺用于搭配汉服的发簪……历史底蕴扑面而来,成为曹县汉服的独有浪漫。“汉服与非遗的碰撞,令人耳目一新,同时非遗文化借助汉服载体,走入大众视野,细节中彰显出曹县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曹县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付敏说。

  “胡春青夫妻的故事,是曹县电商发展的缩影。现在,越来越多高学历人才返回家乡,放眼曹县汉服产业发展,我们信心满满。”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说。

  “培育特色产业不易,不能昙花一现,而是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曹县县委书记赵福龙表示,全县正在推动建设占地1010亩的中国华服智创城项目,推进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商贸物流等一体发展,拉长完善产业链条,把服饰产业做大做强。

  衣袂翩翩

  开展特色活动,普及服饰文化

  细挽发髻,点绛红唇。古乐响起,8名学生站成一列,轻摆云袖、弯腰作揖,一举一动,端庄典雅。

  一曲罢,一名青年教师走上前,演示作揖:“注意看,双手置于胸前,握拳,移动,头微低,稍弯膝盖……”

  这名青年教师,名叫王燕,是曹县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老师,也是学校汉服社团指导教师。

  一次旅游,让王燕第一次见到汉服,汉服的美便深入脑海。“能不能借曹县汉服产业发展的‘东风’,成立汉服社团?”王燕向学校提出建议,希望丰富孩子们课外活动的同时,也能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社团很快就成立起来。业余时间,她便当起“兼课”教师,讲述汉服文化。

  从汉服的起源到发展,从穿戴方法到礼仪规矩,在她的课堂上都有涉及。一开始,许多学生是冲着汉服的“颜值”来的,上了几节课,因为礼仪的深邃、文化的厚重,从“一见钟情”到深深地爱上了汉服。

  衣以养形,礼以修身。“汉服是一种文化符号,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各种节庆场合穿着汉服,背后凝聚的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认同和热爱,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龚鹏程说。

  “前几年,我带学生穿汉服出行,有人会问,‘你们穿的是戏服吗?’学生回应,‘这是我们古老而美丽的传统服饰’,并主动讲解汉服文化。”王燕说。

  如今,汉服已成为曹县移动的“名片”。2022年,曹县成立汉服协会,200多个会员中,25岁左右的年轻人占到70%。协会成立后,当地共青团开展了汉服文化沙龙、联谊会、节庆展等系列活动,越来越多年轻人穿起汉服走出门,行走在高楼大厦、绿水青山间,主动普及汉服文化。

  来自山东滨州的游客王安迪,了解到曹县成熟的汉服生产链后,决定来这里看看。“街头巷尾的汉服令人目不暇接,漫步于黄河故道、八里湾、曹县商都博物馆,我看见了这座古城的内涵与灵气,也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

  同袍雅聚,尽展风华。在曹县,年轻一代身体力行传播的,不仅是汉服的外在美,还是蕴含其中的中华文化,也是对家乡发展的自信表达。

  古城千年,风华正茂。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4日 11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冬储菜上市热销保障公众秋冬季“菜篮子”供应 “一元菜”受欢迎

央视网消息:在山西省太原市,进入深秋时节,气温持续降低,当地的白菜、土豆、大葱等冬储菜也陆续上市,其中不少菜品是“一元菜”,保障公众秋冬季的“菜篮子”供应。在太原杏花岭区的一处便民市场,前来采购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人选购...

“土特产”变“金名片” 各地多元特色产业描绘乡村振兴好“丰”景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在江西吉安,柚香满枝头,金灿灿的蜜柚成为农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吉安市万安县高陂镇的富丰蜜柚合作社,连片柚林绿意盎然,金黄蜜柚挂满枝头,满载蜜柚的车辆往来穿梭,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

运城市古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万荣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冯镜霖)10月16日,2025年度"技能运城"职业技能大赛——全市古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万荣县后土广场隆重开幕,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地共计45名选手参加,竞赛分为木作与砖作两个项目...

乐享最美“夕阳红”!普惠、优质、智慧养老服务为银发族兜牢稳稳幸福

央视网消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大问题。在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十四五”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中国式养老绘就最美“...

文化勃兴·文化遗产保护浓墨重彩 文化家底前所未有清晰 | 奋进“十四五”

央视网消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可以说是浓墨重彩,我们的文化家底前所未有的清晰。在每一件文物中,中华民族不断寻找“何以文明、何以中国”的答案。  考古新发现 良渚人已能造出“防...

践行绿色使命 服务绿色发展 国寿财险助力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北宋画家王希孟用石青石颜料绘成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用鲜艳的青绿色调,描绘出绿水青山的锦绣恢弘。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走过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电 题: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邵琨、牛少杰、周盛盛  黄河万里,奔流激荡。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生态优先、...

较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国 各地积极行动筑牢“保通保畅保暖”安全屏障

央视网消息: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的一股冷空气仍在继续影响我国,17日,北方多地出现降雨或降雪天气,气温下降明显。这次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众需及时添衣,注意保暖。17日起 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本轮冷空气最为明...

《黑神话:悟空》等获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10月16日在山东青岛开幕。  此间举行的中国版权金奖颁奖仪式上,图书《我的阿勒泰》、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电视剧《西北岁月》、游戏《黑神话:悟空》、戏剧昆剧全本《牡丹...

今年夏粮收购旺季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古一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消息显示,今年夏粮收购旺季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  据介绍,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区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累计...

2023
12/04
08:11
浏览量: 555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