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徒步直击,我与被困旅客一起回家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徒步直击,我与被困旅客一起回家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8-06 16:30:32 | 点击:5066

回家的力量有多强大?回家的道路有多艰难?对于被困山区多日、没水没电没信号、和家里失联的旅客,任何安慰的话都比不上一句“走,我们回家”。8月2日12时,我与两名同事跟随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北京消防救援部门、门头沟中医院等单位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从门头沟区斜河涧火车站出发,急行14公里山路,挺进Z180次列车旅客滞留地安家庄村进行采访拍摄。

  8月2日,救援人员徒步进山帮助滞留旅客转运。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北京7月29日发布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连日持续的强降雨,导致位于门头沟区的多段铁路遭遇严重水害,K396次、Z180次、K1178次三趟列车受困门头沟区,大量旅客滞留在断水、断电、断信号的大山中等待被救援。

  8月2日,部分滞留旅客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前往转运客车。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对于被困旅客与我而言,这是一场命运与共的回家之旅。用镜头去记录,则是我作为记者的使命担当。罗伯特·卡帕曾经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摄影记者就是要深入第一现场、要到最前方,离救援现场、救援人员、受困旅客近些再近些,发挥一图胜千言的优势,记录下珍贵的历史瞬间。我尽最大可能去寻找拍摄角度,用快门点赞所有在这场生命救援中守望相助的人们。

丰沙铁路连接着张家口怀来县沙城镇和北京丰台,它蜿蜒在高山深谷中,沿永定河一路北上,迂回曲折,隧道和桥梁密集。武警战士每人背负30公斤左右的救援物资,在斜河涧火车站集结完毕后,沿着丰沙铁路线向安家庄村方向徒步进山。

风雨无情人有情,互帮互助的人性光辉在这场灾难中格外耀眼。从斜河涧火车站到安家庄村要走14公里山路,通常这一路程要走五、六个小时。连日的强降雨,让山区中的湿度变大,闷热的天气更是对体力的极大消耗。两个半小时内14公里的急行,几乎超过我体能的极限。一路前行,我与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三支队的战士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来为自己打气,听着歌声在山间回响,也给了我前行的动力。

走了两个半小时后,我成功抵达安家庄村!在与国铁集团现场工作人员沟通后得知,目前还有最后一批184名旅客滞留在此,多数都是老幼弱孕等重点旅客,其中有5位特殊旅客需要担架转运。经过1小时休整,被安置在安家庄村的Z180次列车受困旅客与照顾他们多天的村民挥手告别,转运行动开始,武警战士与滞留旅客沿铁路向落坡岭火车站前侧7号隧道5公里处徒步前进。

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月2日,一处被塌方堵住出口的隧道。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从空中俯瞰这蜿蜒的队伍,正如同一条“生命通道”,更让我深深感到,只有平安才是最近的回家路。一路前行,河床上倒伏的树木、桥墩上残留的水渍、损毁的路基、被塌方堵住出口的隧道……丰沙铁路受损情况映入我们眼帘,道路难走的程度远超我们的预期。漆黑无光的狭长隧道里,满是淤泥和积水,虽然雨停了,但是仍有水顺着隧道里的石缝渗漏,前方行进队伍不时传来“前面积水,靠右行进”“枕木湿滑,小心一些”是声音,提醒后方人员注意。

一个个善意的累积和爱的传递,让回家的路途充满着温情。“你们这条线跑了得有一百次了吧,是不是熟得很。”一名武警战士扶着旁边Z180次列车乘务员问道。“很熟,非常熟,但是徒步走在上面还是第一次,下次还是坐火车走吧。”乘务员笑着答道。这位乘务员在被困第一天袜子磨坏了,这些天一直光着脚穿着执乘时的皮鞋为受困旅客服务,脚上磨得全是水泡。“这些20来岁的小姑娘也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这些天难为他们了。”旅客说道。这支由老幼弱孕及医护和救援人员共500多人组成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在铁路线上相互鼓励、相互搀扶,默默前行。

  这是8月2日拍摄的Z180次受困列车的旅客转运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途中,有塌方造成路基受损,一处悬空铁路横亘在受困旅客和转运列车之间,走在悬空铁路上,能明显感觉到铁路的抖动。我在现场看到,为了保证旅客安全,抢修铁路的工作人员特意赶制一些木板铺设在悬空铁路上,防止旅客在经过时踏空,并不断提醒救援队伍控制通过人数和保持间距。

8月2日,受困列车旅客在救援人员帮助下徒步赶往转运客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月3日,K396次、Z180次列车的滞留旅客到达北京丰台站。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8月3日凌晨2时10分,在国铁集团和地方政府、武警部队全力组织、共同努力下,Z180次、K396次列车在安家庄站、落坡岭站滞留的最后一批旅客乘转运客车顺利抵达北京丰台站。车厢里,失联多日的乘客刚为手机充上电,就马上给家人报了平安,电话另一边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成功脱险的人们在回家的列车上,有的呼呼大睡,有的闷头“干饭”,有的彼此交流着这几天的经历,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迅速拿出相机记录下这令人喜悦又充满温情的画面,也为我此次历时15小时的拍摄画上句号。我们收获的,是永不放弃的希望,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对生命的承诺与责任的重量。

深夜,这条满是伤痕的铁路线终于安全送走了她承载的旅客,回荡着“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的胜利歌声,待她“伤势恢复”后再继续“笑迎”八方来客。我也将再次出发,用情见证更多历史时刻,用心记录更多难忘瞬间。

这是一列从乌海西站开往北京丰台站的列车——K396次。如果一切顺利,车站上的旅客将在7月30日的上午9时49分抵达北京丰台站,开启他们计划中的旅程——一次难得的游学,一趟轻松的假期,或是一场精彩的演出。

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附近一段被阻断的铁路线上,中铁六局工作人员在清理轨道上的杂物,全力恢复交通。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而意外就这样发生。他们乘坐的列车遭遇了北京140年来未有过的特大暴雨。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数据显示,7月29日20时至8月1日21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273.3毫米,其中,门头沟区平均481.7毫米。因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水峪嘴村部分房屋被冲垮,K396次列车也被迫滞留在门头沟区落坡岭站附近。

8月1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水峪嘴村,在此增援的北京大兴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在转运一名受伤村民。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8月2日,我在灾情发生后第三次驾车来到门头沟。经过相关部门连日抢修,路上淤泥和积水比前一天少了一些,所到村落伤员也都陆续转运,水和食物送抵村民。不过,被洪水和山体滑坡冲毁的建筑,重建恐怕还须假以时日。我直接将车开到水峪嘴村口,计划沿之前的采访路线徒步往上,爬上停运的丰沙铁路。一来可以拍摄铁路抢修、伤员搜救的情况,二来有武警官兵驰援一线,投送物资并向外转移列车旅客,丰沙铁路是他们徒步出来的路线。

8月2日,K396次列车旅客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政府附近休息,等候转运。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就在我刚刚走到连接陇驾庄村和水峪嘴村的桥上,迎面遇到一行人。他们拎着行李背着包,神情疲惫,不少人脚上沾着污泥,队伍中有几个武警战士。直觉告诉我,这应该就是从受困列车里转移出来的旅客。

我赶紧上前确认,他们的确是K396次列车的旅客,被分成几批,由武警战士护送,陆续沿铁路徒步转移。让人惊讶的是,这一队30多个乘客里,有许多小朋友,有些孩子看上去只有三四岁,满头是汗,难以想象他们是怎么跟着大人一起走出来的。

我马上着手采访拍摄,并随他们到妙峰山镇政府旁边一处小公园临时落脚。趁这段珍贵的空档,我上前了解情况,得知这趟车上有许多离开父母到北京参加夏令营或录制节目的学生,还有趁着暑假随家人来旅游的孩子,年龄从三四岁到十几岁不等。他们早上8时左右出发,在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战士的护送下,沿着因山洪和泥石流中断的丰沙铁路,徒步3个多小时,抵达水峪嘴村。不少小朋友自己走完全程。现场看到,一些孩子脱了鞋,一边晾着脚,一边吃着武警战士送来的面包和火腿肠。有的孩子精神头足,玩起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有的则趴在书包上睡着了。

8月2日,K396次列车旅客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政府附近休息,等候转运。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一个四岁小朋友的姥姥看着旁边玩耍的小朋友说,被困这几天,真的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幸亏我们在落坡岭村遇到了好心的村民,我们要好好感谢感谢他们。村民和村书记太好了,把家里鸡蛋,米都拿来了,熬粥做饭给我们吃。”

一个7岁的孩子叫王禹博,我问他,在这样崎岖不平的山路和铁轨上走了3个多小时累不累,他却说不累。问他来北京做什么,他说,来参加演出,节目名字叫《祖国在哪里》,“这里有蓝色的海洋,绿色的原野,黄色的高原。祖国在哪里,祖国在我心里,我爱你中国。”尽管遭遇了危险,又千辛万苦走出来,不少孩子却还开心地笑着,仿佛经历的并非灾难,而是一场冒险之旅。这种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乐观,在当时满目疮痍的景象里,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和鼓舞。

8月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政府附近,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官兵引导旅客排队乘坐大巴车转移。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两个小时过后,转运的大巴陆续抵达,他们将再次启程前往火车站,然后就可以前往自己下一个目的地。在乘坐大巴的人群中,我发现一个眼睛红红的孩子。他是9岁的武天骐,来自内蒙古。问了才知道,他在寻找陪他走了3个多小时的武警叔叔,想好好道个别,感谢他一路护送和陪伴。然而马上就要上车了,还没找到,孩子急得快哭了。终于在登车前,他找到了那位帮助自己脱困的武警叔叔,武天骐站得笔直,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我在一旁,赶紧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幕。

8月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在乘坐车辆转移前,武天骐(中)向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的王雷鸣敬礼感谢。来自内蒙古的三年级小学生武天骐跟随家人乘坐K396次列车来北京,受强降雨影响被困。8月2日上午,他跟随家人在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官兵的护送下,从落坡岭村徒步转移至妙峰山镇政府,短暂休整后将继续转移至丰台火车站。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武警战士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旅客陆续登上大巴,他们开心地向外挥手,大巴陆续缓缓驶离,刚刚满满当当的小花园安静下来。这样的旅程不会有人想再次经历,但大家心里大概都会记得这个夏天,记得在困境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热心人,护送自己走出来的子弟兵,祝每个人旅途顺利。

  策划:王建华

统筹:费茂华、刘金海

记者:鞠焕宗、张晨霖

编辑:卢烨、张铖、程婷婷

【责任编辑:韩得尔】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运城市古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万荣举办

每日新闻网讯(冯镜霖)10月16日,2025年度"技能运城"职业技能大赛——全市古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万荣县后土广场隆重开幕,本次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地共计45名选手参加,竞赛分为木作与砖作两个项目...

乐享最美“夕阳红”!普惠、优质、智慧养老服务为银发族兜牢稳稳幸福

央视网消息: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大问题。在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大关,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十四五”时期,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中国式养老绘就最美“...

文化勃兴·文化遗产保护浓墨重彩 文化家底前所未有清晰 | 奋进“十四五”

央视网消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可以说是浓墨重彩,我们的文化家底前所未有的清晰。在每一件文物中,中华民族不断寻找“何以文明、何以中国”的答案。  考古新发现 良渚人已能造出“防...

践行绿色使命 服务绿色发展 国寿财险助力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北宋画家王希孟用石青石颜料绘成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用鲜艳的青绿色调,描绘出绿水青山的锦绣恢弘。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走过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济南10月16日电 题:共绘黄河壮美画卷——沿黄各省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邵琨、牛少杰、周盛盛  黄河万里,奔流激荡。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生态优先、...

较强冷空气持续影响我国 各地积极行动筑牢“保通保畅保暖”安全屏障

央视网消息: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的一股冷空气仍在继续影响我国,17日,北方多地出现降雨或降雪天气,气温下降明显。这次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公众需及时添衣,注意保暖。17日起 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本轮冷空气最为明...

《黑神话:悟空》等获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10月16日在山东青岛开幕。  此间举行的中国版权金奖颁奖仪式上,图书《我的阿勒泰》、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电视剧《西北岁月》、游戏《黑神话:悟空》、戏剧昆剧全本《牡丹...

今年夏粮收购旺季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古一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消息显示,今年夏粮收购旺季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  据介绍,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区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累计...

黄河岸畔的和美新画卷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见闻每日新闻网讯(来源:运城日报  记者 王月文)秋日的黄河岸畔,天高云淡,风清气爽。驱车行驶在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万荣段,一条宽阔的沥青路如同蜿蜒的丝带,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舒展延伸。一侧是奔流不息...

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习近平  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

2023
08/06
16:30
浏览量: 506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