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社会热点 >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同考证关键是内化知识技能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认同考证关键是内化知识技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21 11:15:19 | 点击:584

中国海洋大学的樊佳正的考证清单上,既有已经到手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演出经纪人资格证等证书,也有正在备考的计算机二级、小学教师资格证。对他而言,考证就像在职业规划的迷雾中摸索,既有主动选择,也有被裹挟前行的无奈。

  王琪明是海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她所考取的证书涵盖了多个领域,包含计算机二级、普通话一级乙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等。出于兴趣爱好,她还在学习法语,准备考取相关证书。

  一些大学生选择在上学时考取各类证书,“考证热”也成为热门话题。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对此展开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595份。调查显示,95.52%的大学生有过考证经历。

  当考证成为一种“潮流”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姬鸿飞所在的金融专业,证书几乎是从业的“硬通货”。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行业前辈的建议,都让他明确了证书的重要性:“证券、基金、银行、期货这些从业证书是入门门槛,没有它们甚至无法入职。而CFA(特许金融分析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CPA(注册会计师)等,则是头部投行和金融机构的‘优选项’。”他特别提到CFA,虽然近几年考的人增多,“含金量看似被稀释,但反而成了必需品,没有的话势必会落后于其他同学”。

  调查显示,84.09%的受访者选择考取通用技能证书,63.12%选择考取与自己专业、职业相关证书,24.62%选择考取兴趣拓展类证书。考证似乎正在成为一些大学生的学业生涯“必选项”。

  同济大学学研工部副部长、新生院党委副书记方雅静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服务与生涯教育工作,她观察到,近年来大学生考证呈现出三个显著变化:一是低龄化、前置化,学生更早规划必备技能证书,如驾照多在上大学前或大一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从入学就开始备考;二是技术导向型证书热潮崛起,如AI、大数据类证书需求激增,“这类证书由头部企业推动,直接关联前沿岗位招聘需求”;三是兴趣类小众证书热度增加,如整理收纳师、营养师等,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此外,新兴领域的发展也带动了一定的需求。

  调查显示,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求职优势(84.65%),弥补专业知识不足、深化专业知识理解(62.89%),拓展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49.93%),受身边同学或社会氛围影响(40.56%),父母或老师建议(31.15%)都是受访大学生考证的重要原因。

  在方雅静看来,职业门槛需求、时间与机会优势以及政策激励信号是驱动大学生密集考证的核心因素。“大部分学生基于规划意识行动,但需警惕‘伪需求’。”方雅静表示,考证本身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不能未厘清自身目标盲目跟风,要将个人时间安排、择业计划、经济情况以及行业趋势综合考虑,从而作出合理判断。

  李悦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相关业务,她提到,不同类型的证书在就业市场上的含金量略有不同。李悦解释,垂直领域证书在与岗位强绑定时具有必要性,例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之于财务岗位是基础门槛,但对互联网运营、产品类职位则无效;外语、计算机方面的通用型证书本质是工具技能,企业看重的则是实际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目标,避免盲目跟风考证

  对学习金融专业的姬鸿飞来说,金融专业相关证书考取难度不小——CFA一级和二级各考10科,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共考15科,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在证书选择上,姬鸿飞有自己的节奏。多数金融专业相关证书对学历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CFA一级在毕业前的23个月内才能报考,考CFA二级的前提是取得本科学位,要考CFA三级则至少要取得硕士学位。“现在我的专业课学习还不够深入,盲目备考难度太大。”他计划大四前拿下CFA一级,后续再根据职业方向考取基金或证券从业资格证。

  吉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叶婉正在备考心理咨询师证,她表示,在备考过程中能学到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这有助于自己在未来工作中及时发现幼儿潜在的心理问题,并运用正确方式解决。

  王琪明曾有过因考证而失衡的时刻。有一次,她同时备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证书和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证,考证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专业核心课程险些挂科。这次教训让她调整了策略,后来她严格遵循一学期考证不超过一种的原则,积极平衡学业与考证。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行业内的认可度和含金量(69.37%)、与专业或职业规划的匹配度(69.01%)、证书的实用性(61.28%)、备考成本的高低(44.12%)、考证过程中是否能学到需要的知识(35.47%)、身边同学的报考热度(26.29%)是受访大学生判断一种证书是否值得考的主要依据。

  对于大学生如何科学评估证书价值,方雅静建议从个体出发,遵循三种选择方式:一是主动型,指与个人职业目标强关联的门槛证书,如教师资格证;二是储备型,选择列入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和地方政府补贴项目的证书,用以积累技能;三是驱动型,即基于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有一些所谓的证书‘牌子’比较大,比如国际权威认证等,这种情况一定要区分它的可靠性和可信性。”方雅静建议,核查证书的权威性可以考虑三个方面:查询官方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录或者地方政府补贴项目清单、通过企查查等工具核验机构资质与法律纠纷情况、对照目标企业招聘公告中的证书要求。

  关于考证过程中是否学到了实际知识,樊佳正表示能感受到自己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证书对应的行业”。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张舜尧非常关注证书对未来就业是否有帮助。“有了一些证书只是迈过了一个门槛,并不代表我真的具备了从事这项工作的高端水平,所以我觉得考证还是要按需选择。”

  在姬鸿飞眼中,证书与能力则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专业的证书考的都是专业知识,持有CPA证书,企业就会默认你有出色的财报分析能力;没有证书,很难证明自己的实力。”但他更强调“硬实力”:“数学能力、市场敏锐度这些才是根本,有了这些基础,证书才能锦上添花,否则即便考下来,也难以经受职场的检验。”

  调查显示,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75.05%)、增强了求职时的自信心以及提升了个人竞争力(70.96%)、拓宽了职业选择范围(61.20%)、丰富了个人经历和满足兴趣需求(56.08%)等是受访者感到考证对自己产生的帮助。

  李悦对各类证书傍身的求职者的判断核心标准,是岗位匹配度。“持有证书虽能体现学习能力或兴趣方向,但在求职市场上仅作为加分项而非决定项,企业更关注候选人能否胜任岗位和是否具备学习意愿。”李悦也提醒大学生需警惕“无效证书”陷阱:“若考证初衷是为目标岗位做准备,却耗费精力考取无关证书,对用人单位仅能传递‘兴趣信号’,无法成为真正的敲门砖。”

  “证书是敲门砖,门后的路要靠自己铺”

  拿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证书后,王琪明不满足于让自己的能力定格在这张纸上,她抓住机会,承担起校内创业社团的管账工作。3个月的时间里,她处理了87笔流水,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从课本里的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还存在很大距离。她感叹:“证书是敲门砖,而门后的路要靠自己铺。”王琪明身边有一位学姐跟风考了五六本证书,却在求职中被面试官反问:“这些证里,哪个能证明你会做信用证审单?”她把大量时间花在了考证上,没有好好准备实操,也因此错失了心仪的工作机会。正是这件事点醒了王琪明,坚定了自己要“走出考证本身、多去实践”的想法。

  除了考证,姬鸿飞认为提升个人竞争力还有更重要的途径:“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是基础,高质量的实习也必不可少。这不是为了简历好看,而是真的去企业感受当下的行业走势与环境,否则从学校出来会不知所措。”他还提到“向上社交”和学科竞赛的重要性,“这些能让你接触更优质的资源,比盲目考一些专业相关度不高的证书来得更实在”。

  相比一纸证书的价值,樊佳正更看重自身硬实力。“我们专业更需要写作、拍摄、剪辑这些实际技能,作品和能力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认为,证书是实力的外显,能力是价值的内核,需要让二者相得益彰。张舜尧学习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她认为“再多的证都没有在省市台的实习经历更有说服力,毕竟证书是死的,实践经历才是活的”。在她的自媒体账号上,可以看到她丰富多彩的实习经历。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1.57%受访者认同考证的关键是内化知识技能,而非仅追求证书本身。

  方雅静认为,证书不能简单等同于专业竞争力。“真实竞争力在于‘学、考、用结合’,具体体现在解决问题、资源整合及沟通应变等动态素养。一切链接真实世界的实践都有效,实习、科研、竞赛等硬实力之外,还需关注无法证书化的软技能,比如资源整合、跨文化沟通、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方雅静表示,证书是能力可视化工具,但不是唯一方式,保持学习意识与热情、应对和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这才是终身学习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高校应通过企业导师、校友资源等搭建实践平台,强化生涯规划教育。

  调查发现,为了能够理性考证,68.82%受访者希望学校提供职业规划与证书指导讲座,55.94%受访者希望人力资源相关人员解读证书真实含金量,50.43%受访者希望学长进行经验分享,47.09%受访者希望建立证书信息共享平台。

  李悦提到,过去因就业环境恶劣导致的“证书通胀”现象正在消退,“随着市场成熟,求职者更清楚自身方向,考证行为逐渐趋向精准化”。对于处于迷茫期的毕业生,她建议优先厘清兴趣边界:“明确兴趣才能聚焦能力拓展方向,在此之后无论是积累经验还是考取证书,其含金量才能真正显现。”

  (应受访者要求,李悦为化名)

  实习生 贾明皓 张玮琪 记者 卞心怡 刘俞希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广东廉江一家三人遭邻居杀害案一审宣判:被告被判死刑

  央视网消息:据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消息,8月18日,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叶德志故意杀人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于当日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叶德志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叶德志因猜疑...

缅甸将于12月28日开始举行大选

  新华社仰光8月18日电 缅甸选举委员会18日宣布,将于今年12月28日开始举行大选。

神二十乘组携手新“助手”出舱 解锁“悟空AI”太空“出差”那些事儿……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8月15日22时47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任务。  8月15日16时许,...

商品也有“内增高”?专家:误导消费者涉嫌侵权

  视频里,消费者将勺子探入一碗甜品中,果冻状的甜品几乎只能淹没勺子尖,轻轻一舀,甜品被挖下薄薄一层后,立刻露出平坦的餐具底部。镜头下移,原来,盛放甜品的并不是碗,而更像一个底部被加厚的碟子。  近日,这样一段消费者吐槽...

湖北省公安县市场监管局: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赋能营商环境再优化

每日新闻网讯(陈智伟)“以前开烧烤店,得在好几个部门之间来回跑,办一堆证,材料填了又填,折腾好久!现在提交一次材料,就能拿到行业综合许可证,太省心啦!”在公安县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好证的烧烤店老板李女士开心地说。针对过去企...

台风“杨柳”登陆台湾 已致1人失踪 2322户停电

△13日,台湾一海滩上的音乐节舞台,遭海浪淹没  台风“杨柳”于13日登陆台湾,目前已造成一些事故。台电方面统计,截至上午11时,台东县有2322户停电。  嘉义沿海中午开始出现风浪,好美里沙滩一名游客不慎被海浪卷走失踪...

西班牙7月通胀率升至2.7%

  当地时间8月13日,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终数据显示,7月通货膨胀率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达到2.7%,为连续第二个月上升。西班牙政府表示,电力和燃油价格上涨是推动通胀走高的主要因素。(总台记者 廖军华)

缓解珠峰压力!尼泊尔拟免除97座山峰登山许可费

  尼泊尔计划今后两年内免除97座山峰的登山许可费,以鼓励外国游客攀登这些知名度稍逊的山峰,而不要扎堆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据英国广播公司12日报道,这97座山峰的高度在海拔5970米到7132米之间,地处尼泊尔...

增订单,下好“先手棋”!即时零售爆发式增长 闪购万物点燃商家布局热情

  央视网消息:闪购万物是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目前,这种即时零售的消费模式从原来的餐饮品类已经逐步扩展到服饰、鞋帽甚至消费电子产品等新的品类。什么是即时零售?  家住深圳市罗湖区的寒先生,下午临时接到通知需要到外地出差。...

普惠金融加速下沉乡村:驻村金融官为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央视网消息: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推出19条举措,着力解决农村金融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在宁夏,普惠金融正加速下沉乡村,攻克乡村融资“手续繁、门槛高、覆盖窄...

2025
07/21
11:15
浏览量: 58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反洗钱法修订草案作多项规定 更好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焦作市修武县:依托资源优势 发展连翘产业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爱之旅>>系列纪录片2024年工作会在燕郊召开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药膳馆,食药同源探索者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十六化建承建稻花香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