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高圆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磊 王海涵)今年暑期,安徽省明光市联合滁州学院共同开展“团聚青春·筑梦童行”大学生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以“政府主导+高校赋能+社会协同”模式,构建起覆盖城乡、精准服务的青少年暑期托管体系,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探索出校地协同育人新路径。
团明光市委协调多部门引入专业力量,邀请非遗、篆刻、绘画等领域专家授课。在石坝镇的篆刻课堂上,戴凤彬老师不仅讲解了篆刻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还亲自示范执刀。“老师!我刻出来啦!”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
图为活动现场 图片由明光市委宣传部提供
据悉,今年暑期,明光市会同滁州学院遴选了310余名返乡学子和在校生,在明光市17个乡镇街道设立22个服务点,为1120余名城乡青少年提供公益托管服务,构建了“基础托管+特色课程”双轨模式,为青少年打造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与安全感的暑期成长乐园。
“现在把孩子送到托管班,既能跟着老师学古诗词、背单词、培养兴趣爱好,避免孩子在家沉迷电子产品,真是帮家长解决了大难题。”学生家长韩素华说。
开展课业辅导时,志愿者按年级分组辅导,耐心解答难题,不少学生提前完成了暑假作业。网络安全课上,志愿者用情景游戏教大家设密码:“所以密码要像迷宫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把字母、数字、符号都用上才最安全!”孩子们的抢答声充满课堂。
图为活动现场 图片由明光市委宣传部提供
此外,暑托班还结合乡镇实际开设特色课程。管店镇组织的户外研学活动中,孩子们走进小魏村甜叶菊科普馆,村党总支书记周乐化身“科普向导”,以图文展板、实物标本,结合大棚实地观摩,向学生们系统讲解甜叶菊的生长密码,并延伸介绍了其作为天然甜味剂的创新应用。
“我们都很珍惜这次暑期实践的机会,能够和孩子们一起锻炼成长。”滁州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王建介绍,他和同学院的19个同学组成志愿服务队,不仅为桥头镇暑托班的孩子们带来了漆扇手工课,还特意准备了“我的家乡”主题绘画课,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身边的变化。
图为活动现场 图片由明光市委宣传部提供
团明光市委书记李志强表示,下一步,明光市将总结经验,推动未成年人暑期托管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明光托育品牌,为青少年服务工作提供新思路。
责任编辑: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