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万辉报道: 2025年8月15日,威海港引航站圆满完成“ZAMIL-LB10”与“ZAMIL-LB11”两艘大型海工平台的海上浮装作业。此次任务是威海港引航站首次采用“T 型”工艺开展海工平台浮装作业,且在实际装载阶段,两平台最小间距不足10米,操作精度与技术创新性均实现突破。
“ZAMIL-L.B.10”号、“ZAMIL-L.B.11”号为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为华科五洲(天津)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第6、7座246FT/350FT自升自航式作业平台,将于近期交付后赴中东海域开展油气田服务。
本次引航作业流程复杂、技术门槛高且耗时较长,需先将两艘钻井平台从船厂拖带离港至新港锚地,再通过浮载方式装载至半潜船“祥云口”轮。作业期间,团队不仅面临气象水文复杂、作业水域受限的外部挑战,还需应对海工平台尺寸大、重心偏高、定位精度要求严苛等技术难题。为此,威海港引航站积极联动海事、港口、船厂、船东代理等多方力量,结合船舶特殊结构与港区实际环境,为两艘平台量身定制了引航方案及应急预案。
经专业研判,以往此类海工装备运输常用的横装方式,可能影响装载稳定性。应货主要求,威海港引航站首次将“T”型(一横一纵)装船法应用于实际作业。针对新工艺带来的多种挑战,威海港引航站由业务副站长周其伟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针对平台出厂时大角度转向、拖航中航向稳定性差以及装船期间近距操作的高风险难题,创新性地采用“多拖轮协同作业+定点气象预报+航道智能监管”的综合措施,指挥4艘大马力拖轮以“首尾相顾、飞翼阵列”的布控,采用“先纵后横”的方式精准把控入船角度,最终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安全将两艘平台装载至预定位置。
此次浮装作业的成功,不仅验证了新型装载工艺的可行性,更积累了超近距海工平台协同操控的宝贵经验。今年以来,威海港引航站已累计引航钻井平台24艘次,为船厂建设中国领先环渤海海洋装备维保中心、构筑全国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威海港引航站将积极探索新技术在引航领域的运用,在服务威海港航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作出引航贡献。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