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专题报道 > 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发展路径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3-05-17 18:11:11 | 点击:1562

    对外话语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的自我陈述,在我党第二十大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体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及窗口,在中华文化在对外宣传中发挥着优势作用。纵观中国体育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竞技体育话语权的发展与当下世界多数国家的体育话语权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多独有的特征。传播中国声音,展现良好的中国形象,需要凝练好中国话语。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拥有众多诗词歌赋,可以通过借鉴整合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将中国竞技体育话语与之融合,形成中国特色竞技体育话语内容。中国特色竞技体育话语在国际上的发展仍需要做出更多提升,来扩大自身话语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影响力。 

1 突出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是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范畴下提出的,其中首先要凸显的便是“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因此,中国特色竞技体育话语也应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实际出发的发展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结合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发展实况进行辩证分析,来构建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国际话语。

    目前,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取得了不菲的进步,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上下齐心协力,携手并进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自身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竞技体育体系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育文化、具有特色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和符合国家发展现状的竞技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特点。这种独特的体育体系是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拥有话语权的重要基础。同时,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创造的优异成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的运动员和耐心教导、悉心陪伴的教练员。正是中国在国际体育竞技中取得的成绩,让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中展现万丈光芒,一次又一次的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赞誉。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不仅是中国特色竞技体育中突出中国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的重要资产,还是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拥有话语权的重要因素。 

2 加大国际体育交流

    国际化的竞技体育交流可以帮助中国创造优异成绩,拥有优异成绩可为中国在国际上话语权提供威信力。国际化的竞技体育交流一方面意味着参赛各国体育多方面信息交汇碰撞,不仅可以为中国的教练员与运动员提供更加广阔的训练视角,还可以学习到更加广泛多样的竞技体育经验与技术训练手段。在体育较发达的欧美国家,教练员很多是由大学教授,心理、医学专家,工程师等出身的来担仟。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训练中,使之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丰富了训练知识,拓宽了训练渠道,为提高训练水平,创造优异成绩起到了促进作用[3]。从而为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开拓创新,也为运动员创造更多优异运动表现和运动成绩提供帮助,还能为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在国际体育发表话语提供成果支撑。

    我国举办国际体育赛事经历了从举办单项国际体育赛事到洲际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到夏季国际体育赛事巅峰,再到全天候国际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举办赛事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新闻宣传和赛事受众规模远超往届。中国已经承办了多项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例如北京奥运会、冬奥会、亚洲杯足球赛、世界田径锦标赛等,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为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支持。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发展话语权,需要借助国际化的竞技体育交流,并通过与国际竞技体育组织和其他国家的竞技体育组织开展合作,加强各种组织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扩大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话语权。

    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在国际上取得话语权,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成绩和奖牌数量,还需要弘扬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的竞技理念和体育文化,体现出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宏大的国际化视野。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发展,是借鉴多方面优异经验、秉承优秀文化的,是与国际竞技体育相互融合的。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竞技体育交流,中国可以展示自己今年飞速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拥护公平竞争的积极形象,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认知和评价。同时,国际化的竞技体育交流也可以帮助中国塑造自己的国际形象,增加国际影响力。

3 强调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还要强调全面发展。例如2022年北京在继2008年鸟巢奥运会之后又成功举办了冬奥会,成为“双奥之城”。这既是中国在强调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实践之举,也是足以体现国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实际推动中国全面发展,推动特色竞技体育发展的雄心伟略。

    但目前我国社会仍存在着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较为失衡的困境,而体育话语权的发展可以扩大其在各个体育领域的影响。通过丰富话语内容,将竞技体育的优势和经验,向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中普及竞技体育的发展方法,借助其在训练中积累的宝贵训练思路和经验转化成教学方法、群众锻炼计划等,为学校、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帮助更多热爱体育、想要参与体育的人更加科学的、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中国特色竞技体育不仅仅是在传统项目上有所发展,同时还在特色项目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如乒乓球、跳水、举重等,体现了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的多样性和全面性。在乒乓球、跳水、体操等项目中,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领先者,但仍需要扩大不同体育项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如冰球、攀岩、跳伞、剑道、橄榄球等项目,为话语权在不同项目上的发展提供成绩支撑和技术支撑,为构建中国竞技体育国家话语权提供新的话语思路、内容和新的影响力。

4 强调社会价值

    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的巨大社会价值不容忽略。中国特色竞技体育不单单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体育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表。中国特色竞技体育所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在国际体育赛场上的荣誉,更是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的提升,很多优秀运动员在国际重大赛事取得优异成绩后很快会变成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他们也将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价值。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开展公益活动、举办论坛和宣传片等,推广体育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到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那些取得金牌的运动员身后都陪伴着一个服务团队,其中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相关工作人员,都在自己的领域中默默奉献,体育教科书通过对榜样事迹的介绍,向学生传递德育价值。他们展现自身在体育赛事中公平竞争与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无疑都将为社会的价值观念树立标杆,推动全社会的奉献。

    竞技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交流、增进社会和谐、推动文化交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竞技体育要进一步拓宽政治价值内涵,担当起丰富社会文化、弘扬中华体育文化正能量的战略角色。这不仅可以体现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也可以提升体育文化的普及性,让更多人认识到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意识到体育对于生命与生活的重要性。“全球同梦”不是靠经济、政治、军事手段实现的,而是利用文化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力量,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的。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而体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自身形成的体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与弘扬作用。通过加强竞技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体育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5 突出时代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无论从政策鼓励、制度建立,还是经济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给予体育越来越多的投入,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为中国体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中国在过去的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屡获佳绩,这不仅是中国竞技体育水平的体现,也展现了中国和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自身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成功举办了多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如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等,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伴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使中国在体育媒体、体育赞助、体育科技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这一趋势体现中国竞技体育话语权要紧紧把握时代背景,从而实现快速发展和崛起的伟大愿景。

作者简介:李荣芝,上海体育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系上海市社科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中国特色竞技体育国际话语权体系的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李荣芝】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万荣:飞云楼下亮绝活 河东工匠展风采

作者、摄影:张怀心       每日新闻网讯:(作者、摄影:张怀心)10月16日,运城市古建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万荣县拉开帷幕。来自全市各地的45位古建匠人齐聚一堂,以匠心角逐技艺巅峰,为传承地方古建筑

透过全球“头部”买手视角看广交会从“价格优势”到“价值创新”

央视网消息:在第138届广交会上,AI技术赋能的家电、智能健康产品等吸引了众多客商洽谈合作。本届广交会还引入8个国家和地区的104家设计机构,提供AI智能设计等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品牌附加值。  印尼采购商:我是“头部”买...

一季到四季;小众到大众!创新重构冰雪产业链 冰雪消费释放新增长点

央视网消息:10月16日,《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053亿元。  报告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

跨越国界的艺术与友情:武乐群与村山富市的故事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董立坤      在东京的一隅,两位令人尊敬的老者曾在此留下温暖交集。一位是年过七旬的旅日华人艺术家武乐群,一位是享年百岁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他们的人生轨

【盛世欢歌庆华诞 趣味运动展风采】万荣法院成功举办迎国庆文艺汇演暨第三届趣味运动会!

万荣法院迎国庆文艺汇演暨第三届趣味运动会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人民法院)金秋颂华诞,法徽映初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华诞来临之际,万荣县人民法院成功举办"迎国庆文艺汇演暨第三届趣味运动会"。全院...

中国人寿财险助力云南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王牌

云花争艳、云咖飘香、云茶芬芳……丰收时节,彩云之南大地流金、山河欢笑,一派禾谷满仓、美丽富饶的好“丰”景。农民丰收的甜蜜,离不开金融保险的护育。作为中管金融企业驻滇单位,中国人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全面发挥保险业在服务“三农...

中国人寿财险江西省分公司开展国庆假期高速暖心护航系列活动

为护航群众假日出行安全,点亮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平安归家路,自9月30日起,中国人寿财产保险江西省分公司统筹全省11家地市机构,联合当地交警部门,共同启动“情系双节 警保联动 暖心护航”系列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让返...

高速护航不打烊 中国人寿财险浙江省分公司筑牢出行“安全防线”

     为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提升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出行车主的服务体验,中国人寿财险浙江省分公司各地市公司联合当地高速交警大队,共同启动“高速护航 暖心服务”活动,全力应对国庆期间车流高峰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举办

世界互联网大会今天(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将于11月6日至9日在中国浙江省乌镇举办,本届峰会将设置24个分论坛。2025年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

湖北省公安县荣获全省唯一!湖北省牛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挂牌设立!

每日新闻网讯(刘文静)近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批准公安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筹建的“湖北省牛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设立。湖北省牛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湖北省唯一授权成立的牛肉及牛肉产业相关产品专业检验检测机构,肩负着为公安...

2023
05/17
18:11
李荣芝
浏览量: 156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剑阁县鹤龄中学开展2024年“体育节”教职工运动会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让冰川“退烧”:四川藏地小县如何守住亿年冰川?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每日新闻网十九载风雨兼程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新观念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暨红色文化 产业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辽宁省朝阳市文旅大会盛大开幕 擘画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