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国风”传承,打破圈层(“融”观中国)

“国风”传承,打破圈层(“融”观中国)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4-01 11:36:17 | 点击:11029

  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中房镇,支教大学生正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剪纸。
  谢贵明摄(人民视觉)

  在贵州省黔西市洪水镇新桥村,孩子们在练习武术。
  史开心摄(人民视觉)

  一段“打铁花”视频引来千万网友围观,一款“新中式”服装让年轻群体追捧不断,一场古筝直播让全球网友惊叹连连……从“触网”到“融网”,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深度拥抱网络,突破传统圈层,在更广阔的领域擦出新火花。

  

  让甲骨文“活”起来

  打开博主李右溪的短视频界面,一串串难以认读的甲骨文“飞”入眼帘。这样的视频也能火?78万粉丝帮她给出肯定的答案。

  李右溪曾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主攻方向是甲骨文。回想起2023年2月开通甲骨文自媒体的经历,李右溪感慨颇深:“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在多数人眼里,甲骨文过于冷门,晦涩难懂,是只能‘躺’在古籍里的文字,让甲骨文‘活’起来,是难以想象的。”

  凭着对甲骨文的热爱,李右溪发出了第一条短视频。没想到,隔天一早醒来,消息通知里竟显示获得几千个“赞”。她以为自己还在做梦,不敢相信是真的。趁热打铁,不久后她又发出第二条视频,这次更火,收获20多万个“赞”。“没想到像甲骨文这样的冷门绝学还有这么多受众,我很意外,这让我对传播甲骨文有了更大的信心。”李右溪说。

  李右溪的“意外”有着深厚的粉丝基础。如今,“国风”成网友追捧的新潮流。某视频平台做过统计,创作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博主有40多万人,古风民乐、传统工艺、非遗传承等视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最近,在北京读本科的王鑫迷上了《长安三万里》《山海经奇》等影片,“抖音”上的唢呐演奏、打铁花、漆扇制作、核雕工艺等推广非遗的作品,也成为了她的“下饭神器”。“每次看到这些视频,都会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它们这么美、这么有趣,背后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每次浏览,都会有很大收获。”王鑫说。

  “国风”视频走红,从线上火到了线下。不久前,江苏苏州的马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被“种草”了一款“新中式”穿搭,她刚开始穿着针织毛衣配马面裙出门时还担心会不会有些另类,没想到外面这么穿的人不在少数,很多年轻人甚至穿着汉服逛街。“以前很少有人穿汉服的,现在大街上却随处可见,可见汉服是真火啊。”马女士说。

  平台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抖音上“‘新中式’穿搭”相关话题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120亿,今年1月,马面裙等汉服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这显示传统文化元素开始被更多人青睐。

  非遗并不“冷门”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4145万人,占网民整体的96.4%。新媒体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与生动活泼的内容,让很多曾被认为是“冷门”的艺术变成了“热门”。

  福建泉州的张奶奶,是一名土生土长的“蟳埔女”,她在当地生活几十年,自去年起突然发现很多人来“簪花围”打卡拍照。一问才知,原来是网上女明星头戴“簪花围”的照片火爆全网,大家纷纷紧跟潮流来当地体验,连带着蟳埔女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火了。张奶奶表示,自己在这里“簪花围”了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很开心我们的乡土文化能被更多人知道。

  在很多博主看来,要被“更多人知道”,远不只随手拍拍视频、上传平台这么简单,其中还有一个摸索和熟悉的过程。

  李右溪在读研究生时,曾做过甲骨文相关公众号,但一直不温不火。毕业一段时间,她就职于一家新媒体公司做互联网运营。借着工作的机会,她开始琢磨新媒体的“正确打开方式”,并试着自己创作视频。

  她做甲骨文视频的主要思路是结合趣味故事与热门话题,由浅入深拆解甲骨文,让大家发现原来甲骨文也可以这么有趣。比如,杭州亚运会期间,她做了许多视频来讲解有关运动的字,如“射”“走”“舞”等,获得大量好评。

  “我认为国学、非遗等传统文化并不‘冷门’,只是需要被大家发现的窗口,短视频就是一扇不错的窗口。”李右溪向记者分享了一名外卖小哥的私信,说自己因为看了她的短视频,才喜欢上甲骨文,这些视频让他感到甲骨文不再是距离自己很远的冰冷符号。

  “运营新媒体,我最大的感受是,新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开放度高、交互性强等特点,能够很好地促使传统文化的‘破圈’。通过更加生活化接地气的内容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从而唤起了人们心底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守住“根脉”才持久

  随着互联网上的“国风”“国潮”越来越热,也有部分网友提出了担忧。比如,有些博主发布的内容真假难辨,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鱼目混珠、恶意误导之嫌。而网友们难免有分不清“李逵”和“李鬼”的时候。

  “我儿子上小学六年级,有一次,竟然把一首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说成是李白写的,还说是网上的‘老师’教的,我打开视频一看,果然是博主搞错了。那位博主在自己页面上自我介绍‘诗词专家,专攻唐诗二十年’,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家住河南郑州的林涛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这类视频不仅误导了网友,也影响了传统文化的正常传播。应该请权威部门对网上的国学自媒体清查一下,打击滥竽充数者,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国学热’变了味。”

  李右溪对记者表示,自己平日里经常收到网友发来的甲骨文解读文章和视频,很多都是张冠李戴,自己在做短视频的同时,还常常扮演打假者的角色。“网上很多讲甲骨文的信息很离谱,但也收获了大量关注,有时我实在看不下去,会留言批驳。”

  如今,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数字化、VR等技术手段正广泛运用于新媒体运营:3D复原千里江山图、戴上VR眼镜探索三星堆遗址、线上参观“数字敦煌”、AI书法……这些将传统文化与新技术跨界结合的成功案例,使得传统文化焕发着全新的生命力。

  专家认为,真正用好这些技术,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充分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清朗、规范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数字技术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两面性’。抓好机遇的同时,也要积极面对挑战,让数字技术进一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研究员何震认为,要推动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着重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道”和“根脉”。

(责编:李昉、孙竞)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买买买”更便利!“精细服务+政策红利”点燃广交会客商及国际游客消费热情

 央视网消息:本届广交会上,首次在展馆内设立“离境退税服务专区”,让境外采购商轻松享受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便利。  在离境退税服务专区里200多款十五运会的特许商品、广交会的文创产品还有广州必购必带的城市礼物,琳琅满目...

筑牢安全防线 城市建设从“面子”到“里子”深化 | 韧性城市建设“路线图”↓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

搭建科学合作桥梁 中德科学中心累计资助千余项合作项目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温竞华、刘祯)作为中德科学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德科学中心成立2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约8.3亿元,资助1370余项高质量合作项目,产出4800余篇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

数据勾勒中国经济三季报亮眼“成绩单” 向“新”而行为经济发展添动力

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反映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加快,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今年以来,结构性减税降费等政策...

沉陷区变“良田”、秋播“有备而种” 广袤田野绘就生机勃勃“丰”景图

央视网消息:这几天,在安徽淮南,一片浮在水面上的水稻田迎来收获。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金黄的浮床水稻随风摇曳,工人们正坐在特制的收割平台上,有节奏地挥动着手中的镰刀,一捆捆饱满的稻穗被逐一收割。原来,这里曾是一片采煤沉陷区,...

安徽省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警务专员刘海石被开除党籍

央视网消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日前,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纪委监委对安徽省公安厅原党委委员、副厅长、一级警务专员刘海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刘海石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

首批来自钱凯港的进博会展品顺利抵达上海口岸

10月15日,在上海洋山深水港,首批来自秘鲁钱凯港的进博会展品从“中远鲁珀特王子港”轮顺利卸下。上海边检机关联合口岸单位开通进博会展品通关“绿色通道”,助力展品安全准时入境布展。  这批跨越太平洋而来的特色展品,包含了陶...

换季式降温!北方多地创立秋后气温新低 南方高温将终结

中国天气网讯 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过程已经上线!今天(10月15日)早晨,多个北方城市最低气温创立秋后新低。预计冷空气将继续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影响时间持续到19日。这股冷空气不仅会给北方带来更加深重的秋凉,也会...

香港长者讲述大湾区内地养老:“在这里像在家一样安心”

中新网佛山10月13日电 题:香港长者讲述大湾区内地养老:“在这里像在家一样安心”  作者 蔡敏婕 莫冠婷  景致优美的园林里,繁花绿树,碧波涟漪;步入室内,无障碍坡道便于轮椅推行,公共区和洗手间墙面装有扶手方便长者扶行...

广阔市场前景、有力政策环境 外资加注加码投资中国工业AI

央视网消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已经逐步融入到工业生产中,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有力的政策环境让不少外资企业加码投资中国工业AI。  在位于华南地区的一家炼铜企业,由中国十五冶和西门子联合共创的工业智能体,从2025年...

2024
04/01
11:36
浏览量: 1102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