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国图藏着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7-04 11:53:45 | 点击:536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摄

  “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事业四十年”展览,近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术设备、历史档案、影像资料和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形式,揭晓了一个“人类文明火种库”的诞生过程。

  自汉代以降,纸张逐渐成为人们记录与传播文明的主要载体,在带给使用者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了一道难题:如何让珍贵的文化遗产超越其纸质载体的寿命极限,长久地传承下去?

  答案之一,是缩微技术。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副主任张阳介绍,缩微技术,是将各类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拍摄成缩微胶片。传统缩微拍摄流程,包括文献提取、文献整理、文献拍摄、胶片冲洗等关键环节。

  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的诞生,源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1982年,著名学者任继愈在山东曲阜孔府目睹珍贵文献因保存条件恶劣而濒临损毁,心急如焚。他上书中央,力主采用缩微技术抢救古籍。1985年,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以下简称“缩微中心”)正式成立。

  40年来,缩微中心联合全国25家成员馆、19家资料馆,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文献抢救保护网络,已累计拍摄古籍善本、民国文献、少数民族珍贵文献等各类文献近20万种、8425万余拍,其中包括“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多部国宝级典籍。

  张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缩微技术有着诸多优势:一是缩微文献因其具有真实记录原件特征且不可篡改的特性,成为唯一与原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献复制品;二是能够将大量的文献资料存储于很小的空间内,“一卷缩微胶片可以容纳数百页甚至上千页的文献内容”;三是缩微文献在进行异质转化时,具有很高的复制精度和转化效率;最后,缩微胶片具有较长的保存寿命,“在符合技术标准的存藏条件下,可以保存500年至1000年以上”。

  抢救古籍,是缩微中心的出发点。截至2025年6月,缩微中心共计存藏古籍善本缩微胶片5.7万余种,其中包括被誉为国图“镇馆之宝”的《永乐大典》《赵城金藏》等。

  张阳说,缩微技术还曾在国际敦煌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敦煌学家王重民、向达等远赴英法等国,拍摄并带回1000余种被斯坦因、伯希和劫掠的敦煌经卷照片,入藏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记者注)。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图书馆,也曾与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记者注)互换馆藏敦煌遗书胶片。2005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对馆藏敦煌遗书进行了缩微拍摄。凭借缩微技术,中国国家图书馆成为世界上研究敦煌学的重要基地。

  民国文献,是缩微中心正在努力的工作对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一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缩微胶片”。这是2011年,经多方努力,国家图书馆从国外购回的近5万页东京审判庭审记录缩微文献。

  如今科技高度发达,数字岂不是比胶片更方便?对此,国家图书馆缩微文献部数字缩微组副组长马杰解释:“相较数字资源,缩微胶片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可以说是一种‘战略资源’。”

  马杰出生于1989年,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数字存储已经经历了软盘、光盘、硬盘等各种载体,“数字资源需要随着介质提升不断转移,但胶片一定程度上可以‘一劳永逸’;而且数字资源的读取需要相应的数字设备,胶片其实有一个放大镜就能看到了”。

  当然,面对数字化浪潮,缩微中心也与时俱进,提出了“缩微优于存,数字优于用”,推进“数字缩微”技术,实现胶片与数字资源的“双向”转换。

  马杰说,一方面是“缩微胶片数字化”,将传统拍摄的缩微胶片扫描成电子影像,便于读者服务和文献开发,“中华古籍资源库通过把善本古籍缩微胶片转换为数字影像,建成全文影像数据库,免费向公众开放”;另一方面是“数转模”,将数字资源存储于缩微胶片上。截至2024年年底,缩微中心累计完成740余万拍古籍善本的“数转模”工作,其中包括《永乐大典》《十三经注疏》等重要数字古籍的处理。

  在简册时代,文人读书多少以车计量,“学富五车”的成语由此而来;纸本时代,五车竹简内容只需要一个书包便可装下;缩微技术出现后,一个胶卷便可容纳其全部内容。载体在变,不变的是文明的传承。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成都世运会圆满收官 中国代表团创历史最好成绩

央视网消息:第12届世界运动会8月17日闭幕,闭幕式在四川成都世园会成都国际友谊馆举行,时长60分钟。闭幕式上,包括本届世运会精彩视频回顾、运动员入场仪式、交旗仪式、文体表演等多个环节。而伴随着《友谊地久天长》的童声合唱...

抢滩“低空经济” 无人机产业成为雪域高原发展新引擎

央视网消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近年来,低空经济正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在雪域高原,面对含氧量低、气流复杂等极端的气候条件,无人机如何在多场景运用上取得技术突破,又如何凭借自身的灵活性和高效性,在应急救援、生态...

山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山西省气象台2025年08月16日08时58分变更暴雨黄色预警,预警区域:晋中市、长治市、阳泉市、临汾市东部、运城市东北部。过去12小时预警区域降雨量已达50毫米、部分地区已达100毫米以上,预计未来12...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多年来,西藏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各类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传承、保护和发展。2012年至2024年,中央和西藏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73亿元,用于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

“老房子”化身“新地标” 百年建筑焕新解锁文旅“新玩法”

央视网消息:新的理念带来新的变化。近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市,承载百年风情的南岗区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园。这片曾随岁月褪色、一度沉寂的百年建筑群落,经过保护性修缮重焕生机,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的城市新地标。漫步在花园街历史文...

印度总理莫迪或将9月同特朗普会晤

  据印度媒体13日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可能于9月底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并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商讨贸易及关税问题。  报道说,印方正在积极推动这一行程,目前已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如果此访成行,莫迪将有机会在联合国...

伊拉克反恐部门称在6省逮捕11名恐怖分子

  当地时间12日,伊拉克反恐部门发表声明称,近期在6个省逮捕了11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并清除了数个藏匿恐怖分子的隧道和洞穴。(总台记者 江浩宇)

北京将遭强降雨、雷电、大风三连击 今日晚高峰请注意防范

  据中国天气消息,今天(8月12日)中午前后,北京西部、北部出现降雨,房山白草畔11至14时累积降雨量达23.8毫米。  目前,北京西部回波强烈,大风、暴雨及雷电蓝色预警信号都在生效中,预计今天北京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职业本科招生成绩“亮眼” 考生选择更加理性

6月26日,在中山市博览中心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现场的家长和考生们聚集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的展位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供图  刚刚过去的招生季,夏新生和同事们每天要接的咨询电话“有几百个”。这位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招...

企业违法劳动者成“从犯”,警惕“低门槛高薪”岗位藏风险

阅读提示  入职时以为是做普通销售,却因公司涉嫌诈骗成为“从犯”;面试时宣称“低门槛高回报”,实则暗藏违法陷阱……一些企业以高薪岗位诱骗求职者“入局”,导致劳动者在不知情或“半推半就”的情况下陷入“公司犯法,员工担责”泥...

2025
07/04
11:53
浏览量: 53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