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驰骛变幻 雄奇恢弘——《驰骋三界》里的汉代神兽

驰骛变幻 雄奇恢弘——《驰骋三界》里的汉代神兽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10 15:22:41 | 点击:543

《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

李重蓉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如果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一条璀璨的星河,那么其中的神兽传说就像一颗明亮的晨星,映射出古人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思考。

何谓“神兽”?笔者以为,“神兽”可定义为由人力创造或人类认定的、具有某种神力并寄托着人类精神信仰的动物。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出现了神兽图像,以龙为代表,此后图像传统延续下来。相关文献则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如《山海经》《楚辞》等对神兽的记录。到了汉代,神兽无论是造型还是内涵,都有了变化与创新,显示出独有的时代风格。在一系列汉代文物如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丝织品、铜器、陶器、玉器、漆器、木器、金银器、石雕等上,都有神兽图像遗存。

神兽纵横“人界”“幽冥界”与“天界”,上天入地、腾云驾雾,在汉代人的精神世界里驰骋变幻,展现出恢弘气魄与雄奇想象。它们的原型来源于古人现实生活,同时又具备神奇威力,能够震慑魑魅魍魉,帮助人们抵挡幽冥界的威胁。它们还蕴含着吉祥寓意,作为上天的使者实现人与仙界的沟通,从而寄托着汉代人的精神信仰。

通过挖掘汉代丰富的神兽图像,我们不仅能够构建起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而且能够以此为切入口,探索图像背后的历史空间与文化背景。拙著《驰骋三界:汉代神兽的图像世界》(简称《驰骋三界》),便是一部在现代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基础上,考察汉代神兽图像美术形式、文化内涵、社会背景的作品。

通过梳理相关图像资料,《驰骋三界》将汉代神兽分为三类:第一类由多种动物的身体局部组合而成,如龙、麒麟等。第二类是以一种动物为主体进行改造的神兽,如天禄、辟邪、獬豸等。第三类则与现实动物并没有本质区别,如虎、鹿、猴、鱼、鸟等,它们成为神兽是缘于时代语境的赋予。

让我们试举两例,来谈谈汉代神兽。

汉代造型艺术中呈现过多种猿猴形象,不仅如此,这一动物也常见于北方草原文化、西南滇文化的器物上,被视为吉祥物。

战国时期,北方草原地区出现过一种猴骑马的图像,如内蒙古鄂尔多斯搜集的两件战国青铜带钩。一件钩身浮雕一匹正在奔腾的战马,马背上一个勒着缰绳的骑马者侧身正面迎向观者,钩尾狭长。另一件形制与之相似,只是钩尾略短,钩身残留有朱砂点,背面圆钮上有图案。有研究者称之为“胡人骑马形青铜带钩”,但邢义田等学者则考证骑马者是猴子。细究骑马者的面部特征,会发现它更近似于猿猴:头呈圆形,大眼突吻。所以,笔者以为,称它们为“猴骑马形青铜带钩”更合适。

除了铜饰件,汉代画像石上也可见猴与马组合的图像。如出土于四川成都曾家包汉墓的一块画像石,石面刻织布、拴马、牛车载物、制酒等生活化场景。其中马被系于马柱上,马柱下方设置有马槽,马槽上跳跃着一只猴子,正面向马首嬉戏。

猴子与马组合的图像有何文化内涵?一种情况是猴音“侯”,有“马上封侯”的含义。有的猴骑马图像,特别是出自草原地带的图像,由邢义田、韦正等学者考证,则可能另有含义。汉代草原游牧民关于猴子能防马疫的观念传入中原,所以这一组合,或许还带有压制牲畜疾病、起到保护作用的含义。《晋书·郭璞传》记载了郭璞教赵固用猴子救活死马的故事,类似情节还见于《搜神记》。

再来看看汉代的执法神兽——獬豸。獬豸是汉代象征法制的神兽,形貌向来存在争议。关于獬豸长什么样,文献中有三种记载,分别是:似羊、似鹿和似牛,不过其共同点是皆有一角。如南梁任昉《述异记》曰:“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独角是獬豸的武器,可用来抵触不直不正之人。

汉代獬豸图像基本符合文献所记,但多以独角牛为标准形象。它们低头俯身、头顶独角往前刺,背部高耸,四肢分向前后蹬立、蹄足触地或偶有一两蹄翻跃,长尾扬起,全身呈现出向前相抵的动态。依照类型,汉代獬豸可分为二维平面画像和三维立体雕塑两类。

二维平面画像以壁画、画像石等为代表。其中内蒙古的獬豸壁画造型生动、绘色浪漫。如鄂托克旗米拉壕23号汉墓墓室右壁上绘一壮硕的独角牛,背景饰有云气纹。牛头俯下,头顶一只弯角向前抵刺,瞠目开口;牛背高耸,肩生双翼,白底牛身上缀有墨色斑点;牛尾高翘,三足抵地,左前蹄扬起冲天。三维立体雕塑以木雕、青铜像和陶兽为代表,不同材质在地域分布上各有特色。獬豸木雕和铜像集中在甘肃河西地区。如1955年出自武威磨咀子7号汉墓的木雕,工匠在制作时巧妙地运用了木头原本的肌理和结构,不多加修饰,只在关键部位以刀雕刻,却愈发凸显出獬豸的力量感。

汉代人为什么认为獬豸象征着法制?这与汉代法律及其精神有关。汉法虽是继承秦法,但并非完全照搬。学者孙家洲认为,在立法领域,汉法明确继承秦法,但在执法实践中,汉代人却重视法律与人情、人心之间的协调,“执法宽平”“依法从轻”。汉代受到赞誉的“法官”不一定要照搬法律文书,而是除了才智之外,能明辨是非,彰显公平和正义。在这一期待下,协助法官公平断案、让正义得到彰显的獬豸被创造出来。后世有诗云:“苍鹰下狱吏,獬豸饰刑官”“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汉代獬豸的形象与精神内涵,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我国古代法制的象征之一。

凡此种种,由先人凭借超凡想象力所创造出的精彩神兽文化深烙在民族记忆中。我们能够从神兽图像中领略汉代艺术的虚与实、动态与美感、力量与生机,感受其气度与精神。那一个个流传千年的形象证明——历史中闪现过的美不会消散,人类精神世界曾达到过的高度与宽度不会被遗忘,它们还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物证传承下去,继续生机勃勃、引人入胜。

(作者:李重蓉,系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李重蓉】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央视网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6日17时06分在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北纬44.01度,东经83.47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敲黑板!关键词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凝心聚力,接续奋斗。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磅礴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沈文成:一束微光暖乡野

沈文成,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三塬镇刘家塬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  扎根乡村教育近30年,沈文成始终秉持着“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点亮”的教育理念。他坚持以爱育人,注重言传身教,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学困生...

速冻天气带火“暖经济”:保暖用品市场“热气腾腾” 御寒消费显著升温

央视网消息:强冷空气的到来让市民对保暖品的需求骤增。浙江多地近日气温骤降,在衢州常山县,手套、棉毛裤、厚被子等商品销量大幅上涨。在浙江衢州常山县,街边不少日用杂货铺都把厚手套、加绒帽子和各式秋装摆在货架显眼处,吸引了不少...

加拿大称对以总理“入境即逮捕” 以方要求其改变立场

  △加拿大总理卡尼(资料图)  针对加拿大总理卡尼所作“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进入加拿大就会被逮捕”的表态,以方21日敦促加方放弃这一立场。  以色列政府发言人21日表示,卡尼“应该重新考虑这一点”,并“欢迎”内塔尼亚胡...

“十四五”我国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水利部10月22日发布,自2022年启动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以来,截至2025年9月底,8...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哪一件不是说到做到、一以贯之的?我们抓什么,就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今...

外交部:美方挥舞签证大棒吓不倒真正的有识之士

10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近期,美国宣布限制与中国合作的部分中美洲国家公民及其亲属获得美国签证。美方还以此威胁中美洲工商界人士不得同中国国有企业开展合作。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  郭嘉昆表示...

交出时速450公里“答卷” “复兴号”书写更快“中国速度”

央视网消息:2021年,“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项目之一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去年年底,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目前已完成在不同速度、不同场景中的多项试验。试验期间,CR450动车组跑出了动车组单列时速453...

2025
01/10
15:22
李重蓉
浏览量: 54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