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人字画 > 一代学人的使命与担当——“雅学堂丛书”暨《敦煌石窟守护杂记》读后

一代学人的使命与担当——“雅学堂丛书”暨《敦煌石窟守护杂记》读后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2-20 12:54:20 | 点击:530

《敦煌石窟守护杂记》 樊锦诗 著 甘肃文化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雅学堂丛书”首辑共10本,秉持“大家小书”理念,请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大家以学术随笔形式,向大众介绍其学术、思想及最新研究成果。丛书出版后备受社会赞誉,被视作视角新颖的学术史、深刻生动的思想史以及一代学人的心灵史。

鉴于其社会影响力与学术关注度,2024年又推出第二辑10本,有樊锦诗《敦煌石窟守护杂记》、史金波《杖朝拾穗集》、刘梦溪《东塾近思录》、郑欣淼《故宫缘》、陈锋《珞珈山下》、范金民《史林余纪》、霍巍《考古拾贝》、常建华《史学鸿泥》、赵声良《瀚海杂谈》、李锦绣《半枰小草》。第二辑的作者队伍中,如敦煌学的樊锦诗、赵声良,西夏学的史金波,故宫学的郑欣淼,丝绸之路考古学的霍巍等,他们虽临近或已退休,却仍奋斗在学术前沿,展现一代学人的使命担当,为学术传承与文化传播持续发力。

“雅学堂丛书”第二辑亮点纷呈,以樊锦诗《敦煌石窟守护杂记》为例,可一窥敦煌石窟保护与一代学人的坚守。该书收录樊锦诗有关敦煌文化价值、保护研究历程等26篇文章。她在本书后记中说:“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故此我把这本书称为《敦煌石窟守护杂记》。”

前辈学者保护敦煌的爱国之心和献身精神,激励樊锦诗坚守敦煌60年,将自己的一生献给敦煌的保护事业。20世纪40年代初,敦煌学家向达在敦煌考察时,眼见莫高窟遭到破坏,痛心疾首并提出保护建议。樊锦诗认为,正是向达那百折不回的坚忍品格和世界性的学术眼光,使他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令同时代人叹服的学术成就。这种坚忍的品格,也是樊锦诗的真实写照。樊锦诗还与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季羡林交往密切。季羡林因对敦煌文物保护事业与敦煌学的关切,多番鼓励樊锦诗,坚定其守护决心。此外,与饶宗颐的学术交流,也使樊锦诗将其奉为治学为人楷模。

如果说向达、季羡林、饶宗颐对樊锦诗有着间接的影响,那么常书鸿、段文杰对她的影响则是长期且潜移默化的。

常书鸿为保护敦煌事业奉献一生的经历,令人动容且敬仰。1943年,当他来到莫高窟时,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废墟。但他毫不退缩,把远在重庆的妻子、儿女全部接来莫高窟安家落户。可是,常书鸿的妻子因忍受不了当地的苦闷生活,不辞而别。常书鸿虽遭遇家庭离散之痛,但为了敦煌的事业,他带着两个孩子,坚持留在莫高窟。他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也感召着一批批青年才俊来到敦煌,樊锦诗就是其中一员。

从踏入莫高窟的那一刻起,段文杰就被敦煌精美的艺术深深吸引,从此坚定地扎根于此。他全身心投入敦煌壁画的临摹工作中,其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极高。此后,他又投身石窟艺术的研究领域,撰写了关于敦煌艺术的一系列研究论文,被誉为“敦煌艺术研究的集大成者”。当段文杰肩负起领导职责后,大力推进敦煌研究院的学术研究进程,积极创办了《敦煌研究》这一极具影响力的刊物,创建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为敦煌学研究培养人才和工作团队,使敦煌研究院成为敦煌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中心。

1962年,当樊锦诗到敦煌实习时,常书鸿、段文杰等前辈已经在莫高窟工作和生活了将近20年。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无畏、乐观、苦干、坚忍等品质,让樊锦诗由衷敬佩。经过长期的工作接触,樊锦诗慢慢明白,“以常书鸿、段文杰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莫高窟人立志坚守敦煌,不仅出于对伟大艺术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是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生出大无畏的精神来”。这种精神为敦煌文化传承、保护与研究筑牢根基,树立典范。

常书鸿与段文杰的精神引领着樊锦诗等后来者。2018年,樊锦诗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获评“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2019年更是荣获国家勋章,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然而面对这些荣誉时,樊锦诗始终清醒,在不同场合表示:“苦都让老先生们吃了,可表彰全给了我”“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几代莫高窟人的,是给敦煌研究院全体职工的,是给为莫高窟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作出贡献的人们的,也是给我国所有文物工作者的”。

当樊锦诗从前辈手中接过敦煌石窟保护的接力棒后,面临着新的问题:此前的科学保护只能尽量延长石窟的寿命,无法实现永久保存。当莫高窟本体难以长久保存时,人们曾寄希望于照片和胶片能长久留存石窟文物信息,可随着时间推移,档案照片及其胶片也会变色、变质。比如将现在的石窟壁画、彩塑等文物与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照片对比,会发现如今的文物或有退化、或变模糊、或已丢失部分内容,已不如20世纪初那般清晰完整了。如何长久保存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这是敦煌研究院以及樊锦诗面临的难题。

从《敦煌石窟守护杂记》中可以了解到,樊锦诗的敦煌石窟保护之路绝非坦途,而是充满艰难险阻,她所付出的努力与拼搏超乎常人想象。然而,她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前瞻性地提出科学保护理念并付诸实践,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动文物保护专项法规的制定以及保护规划的构建,通过不懈探索逐步形成了石窟科学保护管理的理论体系与有效方法,其主导构建的“数字敦煌”项目,为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更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与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些都需要我们铭记并感谢。

(作者:刘进宝,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央视网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6日17时06分在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北纬44.01度,东经83.47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编辑:戴萌萌 责任编辑:刘亮

敲黑板!关键词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

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凝心聚力,接续奋斗。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磅礴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沈文成:一束微光暖乡野

沈文成,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三塬镇刘家塬中心小学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  扎根乡村教育近30年,沈文成始终秉持着“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点亮”的教育理念。他坚持以爱育人,注重言传身教,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学困生...

速冻天气带火“暖经济”:保暖用品市场“热气腾腾” 御寒消费显著升温

央视网消息:强冷空气的到来让市民对保暖品的需求骤增。浙江多地近日气温骤降,在衢州常山县,手套、棉毛裤、厚被子等商品销量大幅上涨。在浙江衢州常山县,街边不少日用杂货铺都把厚手套、加绒帽子和各式秋装摆在货架显眼处,吸引了不少...

加拿大称对以总理“入境即逮捕” 以方要求其改变立场

  △加拿大总理卡尼(资料图)  针对加拿大总理卡尼所作“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进入加拿大就会被逮捕”的表态,以方21日敦促加方放弃这一立场。  以色列政府发言人21日表示,卡尼“应该重新考虑这一点”,并“欢迎”内塔尼亚胡...

“十四五”我国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水利部10月22日发布,自2022年启动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以来,截至2025年9月底,8...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题: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作出的决定,哪一件不是说到做到、一以贯之的?我们抓什么,就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今...

外交部:美方挥舞签证大棒吓不倒真正的有识之士

10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近期,美国宣布限制与中国合作的部分中美洲国家公民及其亲属获得美国签证。美方还以此威胁中美洲工商界人士不得同中国国有企业开展合作。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  郭嘉昆表示...

交出时速450公里“答卷” “复兴号”书写更快“中国速度”

央视网消息:2021年,“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项目之一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启动;去年年底,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目前已完成在不同速度、不同场景中的多项试验。试验期间,CR450动车组跑出了动车组单列时速453...

2024
12/20
12:54
浏览量: 53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躬耕不辍享百年——书法老人袁鸿典印象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热烈祝贺世界名人厉恩海欧洲参赛夺得冠军荣获二块金牌凯旋回国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举行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墨韵军魂,气志华章——走近军旅书法家-朱继文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拍张CT,看一下5亿多年前的化石长啥样!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