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南繁人樊绍翥:千挑万选育茄种

南繁人樊绍翥:千挑万选育茄种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5-24 07:10:26 | 点击:5153

在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三亚南繁基地,有这样一个兢兢业业的南繁人。他每年冬季春季在海南选育茄种,立夏后返回东北,过着“候鸟”式的生活。因长期在田间地头管理茄苗、做实验,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他就是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茄子育种实验室主任樊绍翥。

从2004年起至今,樊绍翥已在海南从事育种工作18年。这18年间,他在试验田里从青年干到壮年,用辛勤和汗水培育出“哈农杂茄一号”“哈农杂茄二号”“哈农杂茄三号”等茄子新品种。其中,“哈农杂茄一号”深受种植户喜爱,成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明星茄种。

樊绍翥查看茄子长势。

克服万难扎下根

2002年,从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的樊绍翥,进入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工作,主攻茄子育种。两年后,他和同事第一次踏上海南岛,开启南繁育种生涯。

“南繁南繁,又难又烦。”对这句曾在育种人员之间流传的俗语,樊绍翥有深切体会。哈尔滨距海南近4000公里,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是第一道需要克服的难题。“我们当时从哈尔滨坐火车出发,但只能到广州,要从广州转乘汽车到湛江徐闻,再乘轮渡船到海口,再坐汽车到乐东,一路辗转奔波,很是辛苦。”他回忆道。

2004年,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在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距镇墟有一段距离。“那时候,出门不是很方便。我们抵达试验田后几乎不出门,每年南繁育种5个多月,都吃住在地里,偶尔一两次到镇上买生活用品,心里甭提多开心。”樊绍翥说。

两年后,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在三亚南滨农场重新选定了一块试验田,樊绍翥和同事也随之搬了家。在南滨农场,他们租住在一间破旧的库房里,那里老鼠很多,驱鼠灭鼠成为当务之急。樊绍翥说:“特别是晚上,老鼠上蹿下跳,甚至跑到床上来。最多的一个晚上,粘鼠板上粘了20多只老鼠。”

艰苦的条件,并没有吓退这群南繁科研工作者,他们慢慢学会了如何与老鼠斗智斗勇。“瓜菜苗栽种后,经常遭老鼠破坏,刚开始我们放老鼠药、鼠笼,挖水沟,围塑料布,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们观察发现老鼠通常在天刚黑或天刚亮时活动,于是每天这两个时刻所有人出动打老鼠,老鼠的数量开始逐步减少。”樊绍翥说。

令樊绍翥印象深刻的还有海南的台风。他告诉记者,2008年有一次刮台风,附近的大隆水库开闸泄洪,当时试验田已完成播种,他们舍不得放弃现场的试验材料,没有及时撤离。很快,汹涌的洪水将整块试验田淹没,他们没办法只能丢下装备,爬到高处避险。

樊绍翥选育的茄子新品种。

“泡”在田头苦钻研

今年春节,樊绍翥又一次在海南度过。“春节这段时间,很多试验材料刚好开花、散粉,需要做杂交,这是南繁育种的最佳时间,可不能耽误,这是大多数南繁人选择在海南过年的原因。”樊绍翥说。谈起妻女,常在外地育种的他,言语中流露出愧疚之情。

品种选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找到亲本,到进行杂交、一代代筛选,每个品种都是从成千上万的单株中选出来的,至少经过6代到8代选育。为了抢时间,樊绍翥夏季秋季在哈尔滨,冬季春季在海南,像候鸟一样往返于两地之间,把心思都用在了选育茄种上。

头顶烈日,脚踩泥土……每次播种后,樊绍翥几乎天天“泡”在田头,观察记录茄子生长进度和综合情况,潜心研究杂交技术,只为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茄子新品种。因为常年在地里劳作,他被晒得黑黑的,看上去像一个农民。

“受气候条件限制,茄子在哈尔滨一年只能进行一季试验,在秋冬季节将育种材料拿到海南进行繁殖和选育,一年可以繁育2代到3代,这就加快了育种进程,缩短了育种年限,还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樊绍翥说。

试验田里,一排排茄子植株高矮不一,标签卡插在植株四周。“一个标签对应一份材料,就像用卡片介绍不同特点的人,标识清楚才方便区别。我们从中将性状表现好的植株筛选出来,进行杂交。只有不断改善茄子的品质和口感,持之以恒才能培育出好吃的茄子品种。”樊绍翥说。

樊绍翥在管理茄苗。

把好茄种交给农民

“你看,这就是‘哈农杂茄一号’,很受种植户欢迎,是近年来哈尔滨市主要栽培的茄子品种之一。”顺着樊绍翥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株植株长势好、叶为绿色、茎为紫色、果实呈长棒形的茄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生机盎然。

樊绍翥介绍,“哈农杂茄一号”是在2006年以T142为母本、T7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配合力测定,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8年至2010年进行区域和生产试验,选育出的高产、抗病、耐储运、适合露天栽培的茄子一代杂种。

育种没有捷径,科研人员长年累月反复做同一件事,只为一粒种子的诞生。这背后,往往要经历无数次“杂交、培育、鉴定、淘汰”的循环。“一粒良种要从几千甚至上万份育种材料中筛选,进行无数次试验改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付出,才能培育出新品种。”樊绍翥说。

黑龙江省农业丰收计划奖一等奖、哈尔滨市农业丰收奖一等奖、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哈农杂茄一号”斩获的多个奖项,正是樊绍翥多年付出的收获。“通过近几年的南繁加代,我又选育出10多份茄子骨干系材料,配出了一批优良组合,其中‘哈茄亮剑2号’新组合已进入试种示范阶段,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推广种植。”樊绍翥说。

在樊绍翥看来,良种只有到了农民手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他非常重视茄子新品种、茄子种植新技术的推广,努力将种植新技术转化为农户看得见、学得会、用得着的致富技能。

“做育种,永远没有完美的种子。接下来,我将不断进行试验改良,选育出高产、多抗、广适的种子,在种业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樊绍翥说。


【责任编辑:赵超】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热爱点亮别样赛场

  艺术与体育舞蹈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付裕在自由式轮滑男子速度过桩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艺术与体育舞蹈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商春松在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  本报记者 巩 晗摄  球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

在周原探寻中华文明的光芒

 打开周原这个“月光宝盒”,能窥见中华礼仪之邦的深远河床,看到“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不久前,笔者来到周原遗址宫城西北角的考古现场,只见一片繁忙。遗址北侧,一条柏油马路上汽车穿梭...

5倍、34倍,节节攀高!这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答卷”令人瞩目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节节攀高,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交上了一张令人瞩目的答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5G基站数量和2020年相比增长...

绿了山头 富了口袋:石漠化山区的绿色逆袭

央视网消息:贵州安顺市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曾经是当地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年前,这里土地贫瘠、生态恶劣;20年后的今天,当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夏末秋初,在关岭自治县一处陡坡上,村民们正在采摘...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2日电(记者朱昊晨 徐谦)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陆地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聚合物,也是木材工业的重要副产品。芬兰一项新研究显示,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细菌作用,并有望成为涂料、包装材料或消毒产品等领...

让历史文脉与青春潮流同频共振 河南文旅解锁“时尚”一面

 中新网郑州8月13日电 (记者 刘鹏)甲骨文元素服装与洛邑古城汉服走秀交相辉映;太极与街舞跨界融合……12日晚,“潮起中原时尚河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河南郑州市阜民里文化街区启幕。本次活动通过“城巷里的河南”“诗词里的...

探秘周原遗址的“三重城”(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周原遗址出土的甲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周原遗址发掘现场。李梦然摄  种建荣在周原考古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考古队员在进行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人物小传  种建荣,1972年生,陕西渭南人,陕西省考...

特色文旅标签再上“新” 经典IP“链”接新场景撬动暑期消费新热力

  央视网消息:暑期以来,在山东蓬莱阁景区,新建的“八仙过海”索道成了游客们新的打卡地。索道将蓬莱阁古建筑群和老北山景区空中相连,游客轻松惬意地乘坐在清凉的吊厢中,可以360度赏山海胜景。  过了索道,登上老北山景区,远...

田间课堂炼真功 “六干”精耕赋能 “豆”志昂扬绘就共富新图景

——2025年全省粮油专题“大豆生产班”培训在浙江淳安举行      每日新闻网浙江讯 (胡宏伟 通讯员:杨佩贞 戴春)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

@职场新人 这里有一份你需要学习的社保问答

职场新人们  关于社保的知识你了解得足够多吗?   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纯,上个月入职了一家会展公司,担任设计工作。听已经工作多年的学姐学长们说,进入职场和之前的校园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不但要努力工作赚钱,还要关注自己的社...

2023
05/24
07:10
浏览量: 515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