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探秘周原遗址的“三重城”(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探秘周原遗址的“三重城”(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5-08-12 18:25:03 | 点击:268

  周原遗址出土的甲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周原遗址发掘现场。李梦然摄

  种建荣在周原考古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考古队员在进行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人物小传

  种建荣,1972年生,陕西渭南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党委书记、院(馆)长,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他先后主持或参与周原、周公庙、清涧辛庄、澄城刘家洼遗址等考古项目30余项,其中5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

  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两县的交界处,有一处被称为周原的考古遗址。这里面积达30平方千米,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遗存最丰富的先周、西周时期遗址,也是周原考古队领队种建荣倾注半生心血的地方。

  对种建荣来说,“周原遗址”像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

  找  城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找城都是我们念兹在兹的使命”

  “周原”一词,在古代文献中作为周人崛起的都城曾多次出现。据文献记载,3000多年前,居住在豳(今陕西省彬州市、旬邑县西南一带)的姬姓部落,在首领古公亶父的率领下,举族迁徙到“岐下”,他们将这片肥沃的土地称为“周原”。周人在这里积蓄力量,最终覆灭了商朝。

  种建荣介绍,周代与商代文明路径迥异。商代以武力征服四方,周代则秉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文化、民族、体制的认同,就是在这个时候奠定的。”种建荣说。

  找到传说中的“周人圣地”,成为几代周原考古人的共同使命。20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石璋如根据文献记载的大致位置展开田野调查,由此揭开了周原考古的序幕。2003年,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西周陶范,让周原遗址首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5年,考古队整合多年成果,包括凤雏建筑群等重要发现,以及系统揭示的周原水网体系,让周原遗址再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然而,一个关键问题始终萦绕在周原考古人心头。“都邑,肯定要有城嘛。”种建荣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找城都是我们念兹在兹的使命。”

  2020年,考古队在分析王家沟水库区域航拍影像时,发现了重要线索:周原地势北高南低,水系多呈南北走向,而王家沟一条支流却呈现出异常的东西向直角转折。他们对照图纸实地勘测,发现北边还有一条平行的水渠,与直角部分形成一个方方正正的区域。一个想法随即在种建荣脑海中闪过——这会不会是环绕在城外的城壕?

  “如果这是城壕,里面肯定有墙!”种建荣带领队员们继续寻找,终于发现一座“小城”。考古队循着“小城”城墙的方向向外探查,发现西墙和北墙都有向外延伸的迹象。经过勘探,一座规模更大的外城逐渐显现,这就是后来确认的“大城”。

  在对“小城”内部进行精细钻探时,考古队又发现了一道东西向的墙和两道南北向的墙,在“小城”北部合围成方形。他们将这座新发现的“小小城”称为“宫城”。至此,周原遗址“宫城—小城—大城”的三重城垣结构完整呈现。凭借这一发现,“周原遗址”在今年年初再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圆了几代周原考古人的梦!”种建荣说。

  破  局

  “考古学主要讲证据链,当许多线索指向同一个地方,就可以达成共识了”

  提到和周原结缘,种建荣说:“我小时候想当警察,大学期间阴差阳错被调剂到历史系,那时心里不太乐意。”1996年9月,种建荣毕业后进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办公室从事文书工作。有一次去考古工地现场,他发现考古有点像破案——根据发掘到的零散信息,对照文献寻找答案,推理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他瞬间来了兴趣,不久便主动申请加入考古队。

  2002年,种建荣加入周原考古队。他回忆,世纪之交,尽管周原考古积累了一定成果,却缺少能够确证这里是文献记载中古公亶父所迁“周原”的决定性证据。一名考古队员坦言:“很多学者认为这里不是文献记载中的都城,而是某个异姓贵族的家族采邑。”考古队内部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发掘了几十年,这里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周原?

  面对周原性质难以判定的困局,考古队决定到田野间找答案。从研究角度看,需要关注的应该是这附近的同时期遗址。综合判断后,考古队觉得周公庙符合条件。自2004年起,周原考古队重点开展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考古证实,周公庙遗址正是周公家族的采邑所在,但规模远不及周原。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的家族采邑规模应该很大,或者说仅次于“都城”。如果周公庙规模远不及周原,那周原很大可能就是“都城”。这一发现重新坚定了考古队对周原的信心,中断多年后,他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周原。

  “重返周原”后,周原考古工作迎来了全新局面。团队将遗址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研究聚落结构和功能分区,还结合手工业考古和实验室考古成果,建立了地理信息系统。

  多年积累终于在2020年迎来重大突破。自这年起,周原南部区域陆续发现了一批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出土了多件刻有“美阳”“美亭”字样的陶器。《汉书·地理志》记载:“美阳,《禹贡》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邑。”也就是说,当年古公亶父所迁之地,可能就在汉代的美阳县。因为陶质的东西,在当时不会经过太远距离的运输。此次出土陶器上的“美阳”字样,或许能成为“周原即汉代美阳”的有力佐证。

  更直接的证据出现在王家嘴区域的发掘中。2020年至2022年,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一座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夯土建筑基址,这是目前所见先周时期最大的宫殿建筑遗存,这个周人曾经修建的高等级建筑,为“周原遗址”就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提供了关键证据。种建荣说:“考古学主要讲证据链,当许多线索指向同一个地方,就可以达成共识了。”

  接  续

  “一寸一寸丈量,一寸一寸发现,这是我们共同的坚持”

  “如果从石璋如先生算起,到我这里,应该都算四代或四代半周原考古人了。”种建荣说。如今,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建新的考古团队,正在接力发掘。“我们住在一块儿,一起发掘,共享成果。”青年考古队员闫永强说。

  目前,团队成员的年龄大多在二三十岁,除正式队员外,团队还吸引了很多研究生前来实习。

  别看这些年轻人爱闹爱笑,工作起来个个都很较真。刚挖出一座墓葬、正在记录人骨形状的王昱霖,是刚毕业的95后女生;在实验室专注做植物遗存鉴定的周辉也是女生,去年硕士毕业来到这里。当被问及男女生是否有室内室外的分工时,她们回答:“虽然各有分工,但都要参与田野发掘。”周辉说:“野外的工作环境虽然辛苦,但那种发现历史遗存的震撼,用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去年入职的闫永强,今年“五一”假期刚结婚,婚后很快就回到了考古基地。他说:“媳妇儿支持我工作,也理解我。”

  面对这些年轻队员,种建荣很欣慰。他说,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告诉他们的,那就是:“一寸一寸丈量,一寸一寸发现,这是我们共同的坚持。”

  烈日炎炎,接受完采访后,考古队员又拿上手铲,戴上草帽,前往各自的探方。

  延伸阅读

  周原遗址田野考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周原遗址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今陕西宝鸡市岐山、扶风两县北部的交界地带,是目前所知遗存最丰富的先周文化遗址、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在这里,当时的人们从偏居西陲的“小邦周”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西周王朝。

  周原的考古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石璋如先生的调查,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周原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是对遗址范围和内涵进行初步了解,明确了周原遗址的重要价值;1999年至2005年,考古工作基本建立了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较为详细的考古学文化谱系;2012年起,考古工作在“聚落考古”理念指导下展开;2020年至今,周原遗址在王家嘴发现了一组先周文化大型夯土建筑,填补了以往周原遗址先周时期高等级遗迹的空白,并发现了布局方正、规划严谨的三重城垣。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热爱点亮别样赛场

  艺术与体育舞蹈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付裕在自由式轮滑男子速度过桩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艺术与体育舞蹈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商春松在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  本报记者 巩 晗摄  球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

在周原探寻中华文明的光芒

 打开周原这个“月光宝盒”,能窥见中华礼仪之邦的深远河床,看到“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不久前,笔者来到周原遗址宫城西北角的考古现场,只见一片繁忙。遗址北侧,一条柏油马路上汽车穿梭...

5倍、34倍,节节攀高!这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答卷”令人瞩目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节节攀高,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交上了一张令人瞩目的答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5G基站数量和2020年相比增长...

绿了山头 富了口袋:石漠化山区的绿色逆袭

央视网消息:贵州安顺市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曾经是当地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年前,这里土地贫瘠、生态恶劣;20年后的今天,当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夏末秋初,在关岭自治县一处陡坡上,村民们正在采摘...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2日电(记者朱昊晨 徐谦)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陆地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聚合物,也是木材工业的重要副产品。芬兰一项新研究显示,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细菌作用,并有望成为涂料、包装材料或消毒产品等领...

让历史文脉与青春潮流同频共振 河南文旅解锁“时尚”一面

 中新网郑州8月13日电 (记者 刘鹏)甲骨文元素服装与洛邑古城汉服走秀交相辉映;太极与街舞跨界融合……12日晚,“潮起中原时尚河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河南郑州市阜民里文化街区启幕。本次活动通过“城巷里的河南”“诗词里的...

探秘周原遗址的“三重城”(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周原遗址出土的甲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周原遗址发掘现场。李梦然摄  种建荣在周原考古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考古队员在进行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人物小传  种建荣,1972年生,陕西渭南人,陕西省考...

特色文旅标签再上“新” 经典IP“链”接新场景撬动暑期消费新热力

  央视网消息:暑期以来,在山东蓬莱阁景区,新建的“八仙过海”索道成了游客们新的打卡地。索道将蓬莱阁古建筑群和老北山景区空中相连,游客轻松惬意地乘坐在清凉的吊厢中,可以360度赏山海胜景。  过了索道,登上老北山景区,远...

田间课堂炼真功 “六干”精耕赋能 “豆”志昂扬绘就共富新图景

——2025年全省粮油专题“大豆生产班”培训在浙江淳安举行      每日新闻网浙江讯 (胡宏伟 通讯员:杨佩贞 戴春)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

@职场新人 这里有一份你需要学习的社保问答

职场新人们  关于社保的知识你了解得足够多吗?   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纯,上个月入职了一家会展公司,担任设计工作。听已经工作多年的学姐学长们说,进入职场和之前的校园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不但要努力工作赚钱,还要关注自己的社...

2025
08/12
18:25
浏览量: 26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