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贵州铜仁:年轻干部“沉下去” 作风建设“实起来”

贵州铜仁:年轻干部“沉下去” 作风建设“实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 | 时间:2025-07-16 15:16:55 | 点击:536

  炎炎夏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朝阳村200亩辣椒田里,农技干部梁世玉穿梭其间,认真察看辣椒长势,并指导种植大户鲁廷林进行管护。“以前种地全靠经验,现在有了专家上门指导,面对面、手把手教我们怎么栽种、施肥、防治病害,我心里更有底了!”鲁廷林望着长势旺盛的椒田笑着说道。

  好作风既是战斗力,也是推动力,更是凝聚力。今年以来,铜仁市以深化作风建设为抓手,以“脚步下沉”为突破口,突出抓好年轻干部学习教育,推动广大年轻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察民情、解民忧、促发展,用实干实效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淬作风 扎根基层践行初心

  6月2日,来自铜仁市委组织部的年轻干部张伟走进德江县平原镇台头村,以驻村第一书记的新身份开始驻村旅程。


石阡县花桥镇农技干部梁世玉正在指导种植大户鲁廷林开展辣椒管护。

  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角色与环境的转变,让张伟对自己的驻村工作既充满期待,又深感责任重大。他说道:“来之前还忐忑,担心能否快速融入、工作能不能干好、当地干部好不好相处。”在与村党支部书记张奇第一次见面后,打消了他的顾虑。

  “支书叮嘱我一定要先认亲,尽快与乡亲们熟悉起来,良好关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张伟告诉笔者,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走访了离任村干部、脱贫户、监测户、致富带头人等,详细了解村情民意。“情况熟悉了,思路也更加清晰,现在就是一门心思谋发展。”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选派驻村?是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在学习教育中,铜仁市聚焦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将作风建设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相结合,推动年轻干部以严实作风扎根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锤炼本领、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目前,铜仁市选派的1701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5099名驻村干部已全部到岗,全力推动驻村力量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接地气 深入一线解难题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在学习教育中,铜仁各地坚持开门教育,要求年轻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可感可及。


德江县平原镇台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伟正在入户走访宣传政策。

  “以前这段路晚上黑漆漆的,现在路灯亮了,大家晚上出行方便安全多了!”家住碧江区灯塔街道矮屯社区的王飞高兴地说。

  此前,由于路灯使用年限较长、线路老化、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街道辖区内兴仁路35盏路灯无法正常照明。王飞说:“路灯损坏后,大家晚上出门提心吊胆,为此,我们向社区反映,希望对故障路灯进行检修。”

  居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迅速转化为干部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与建议,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向上汇报。”据矮屯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田玲介绍。

  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灯塔街道党工委随即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联合区城管局等职能部门现场办公,制定维修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在多方协作下,仅用10天时间将故障路灯全部修复完毕,周边2000余户居民的夜间出行照明得到保障。此外,街道还建立“路灯巡查维护”长效机制,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路灯亮堂后,夜间营业额都涨了。”社区超市经营者吴光启满脸笑意。

  惠民生 “强村富民”促振兴

  在江口县凯德街道明星村,300多亩烤烟即将迎来采收烘烤的关键时期。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段凌睿正和村党总支委员肖命全琢磨如何提高技术服务,让村里的每一片“金叶子”都能转化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江口县明星村烤烟产业。

  邀请农技人员强化技术指导、加强田间卫生管理指导、精细烘烤工艺……一条条促进产业兴旺发展的有效建议被迅速记录在册。

  “党员干部带头学、带头干,从起垄覆膜、移栽烟苗,到培土封顶、采收烘烤,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品质。”说起村里的烤烟产业发展肖命全如数家珍。

  学为干之基,干为学之用。近年来,明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党组织引领+大户带动+农户参与”模式,积极盘活闲置土地80余亩用于烤烟种植。党员干部发扬务实工作作风,带头“充电”,率先学习掌握种植管理技术,并深入田间地头实践探索,确保科学精准管理,让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宽。

  “在烤烟基地务工,我们不但学习了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更为以后自己种植烤烟打下了基础。”务工群众杨秀分说道。

  如今,明星村的烤烟种植总面积已扩展至300余亩,预计产量40余吨,产值有望突破150万元。全村有80余户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铜仁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工作力量下沉、服务关口前移,培育过硬作风,引导年轻干部在大事实事难事要事中显担当、展作为,切实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变为切实惠民成果,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图/文 李紫英)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热爱点亮别样赛场

  艺术与体育舞蹈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付裕在自由式轮滑男子速度过桩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艺术与体育舞蹈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商春松在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  本报记者 巩 晗摄  球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

在周原探寻中华文明的光芒

 打开周原这个“月光宝盒”,能窥见中华礼仪之邦的深远河床,看到“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不久前,笔者来到周原遗址宫城西北角的考古现场,只见一片繁忙。遗址北侧,一条柏油马路上汽车穿梭...

5倍、34倍,节节攀高!这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答卷”令人瞩目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节节攀高,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交上了一张令人瞩目的答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5G基站数量和2020年相比增长...

绿了山头 富了口袋:石漠化山区的绿色逆袭

央视网消息:贵州安顺市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曾经是当地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年前,这里土地贫瘠、生态恶劣;20年后的今天,当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夏末秋初,在关岭自治县一处陡坡上,村民们正在采摘...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2日电(记者朱昊晨 徐谦)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陆地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聚合物,也是木材工业的重要副产品。芬兰一项新研究显示,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细菌作用,并有望成为涂料、包装材料或消毒产品等领...

让历史文脉与青春潮流同频共振 河南文旅解锁“时尚”一面

 中新网郑州8月13日电 (记者 刘鹏)甲骨文元素服装与洛邑古城汉服走秀交相辉映;太极与街舞跨界融合……12日晚,“潮起中原时尚河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河南郑州市阜民里文化街区启幕。本次活动通过“城巷里的河南”“诗词里的...

探秘周原遗址的“三重城”(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周原遗址出土的甲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周原遗址发掘现场。李梦然摄  种建荣在周原考古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考古队员在进行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人物小传  种建荣,1972年生,陕西渭南人,陕西省考...

特色文旅标签再上“新” 经典IP“链”接新场景撬动暑期消费新热力

  央视网消息:暑期以来,在山东蓬莱阁景区,新建的“八仙过海”索道成了游客们新的打卡地。索道将蓬莱阁古建筑群和老北山景区空中相连,游客轻松惬意地乘坐在清凉的吊厢中,可以360度赏山海胜景。  过了索道,登上老北山景区,远...

田间课堂炼真功 “六干”精耕赋能 “豆”志昂扬绘就共富新图景

——2025年全省粮油专题“大豆生产班”培训在浙江淳安举行      每日新闻网浙江讯 (胡宏伟 通讯员:杨佩贞 戴春)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

@职场新人 这里有一份你需要学习的社保问答

职场新人们  关于社保的知识你了解得足够多吗?   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纯,上个月入职了一家会展公司,担任设计工作。听已经工作多年的学姐学长们说,进入职场和之前的校园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不但要努力工作赚钱,还要关注自己的社...

2025
07/16
15:16
浏览量: 53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