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乡村人才振兴的安徽农大实践

乡村人才振兴的安徽农大实践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13 08:59:07 | 点击:558

刚刚过去的2025年“五一”假期,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格外忙碌,大湾景区日均接待游客最高人次超1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在绩溪县食品加工厂内,长安镇下五都村党总支副书记冯文敏将一箱箱臭鳜鱼发往全国,订单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含山县三龙养羊专业合作社的羊舍中,三龙村党总支书记裴善权滑动手机屏幕,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跳动着湖羊养殖情况的数据……

这些鲜活场景,是安徽农业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简称“村大工程”)实施近20年来,在江淮大地播下的“人才种子”,结出来的丰硕果实。

破局:从“人才荒”到“头雁领航”

2000年初,安徽农村面临严峻现实,全省2.5万余个行政村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寥寥无几,老龄化严重,发展思路滞后。

“村干部连图纸都看不懂,怎么搞发展?”一位老村支书的无奈,折射出乡村治理的深层困境。

为改变现状,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农业经营与管理水平,2007年,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教育厅支持安徽农业大学启动“村大工程”,瞄准“一村一名大学生”目标,为乡村量身定制“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孵化”培养模式。

政策设计直击痛点:对村干部实施“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最高降50分录取;课程设置紧扣乡村实际,法律、农业经济、电子商务等专业成热门选择;教学现场从教室延伸到茶园、车间、田间,论文写在振兴一线。

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书记何家枝便是受益者之一。“过去调解矛盾靠‘面子’,现在得讲法律条文。”她两度走进安农大“村大”课堂,从2009年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专科到2022年学习法学本科,将“全域旅游”“全产业链”等概念引入山村。

如今,大湾村5000亩生态茶园年产值超2000万元,茶旅融合带动旅游综合收入突破9000万元。何家枝的学习热情更是感染了全村,大湾村3名村干部通过“村大工程”学习获得大专学历,年轻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80%。

蝶变:科技入乡激活产业新动能

在冯文敏的臭鳜鱼加工厂,标准化生产线取代了传统木桶腌制。“过去‘千人千味’,现在靠数据说话!”

这位曾经的“徽菜大师”通过“村大工程”学习现代农业管理,创新古法工艺,攻克标准化生产难题,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如今产业发展好,身为长安镇下五都村党总支副书记的冯文敏,带动周边5个乡镇3000多户农民发展竹笋、天麻种植,今年“五一”收购农产品超1000吨,户均增收逾千元。

科技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催生乡村产业裂变。

2018年,面对当时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众多的困境,在安徽农业大学“村大工程”当地教学点学习了2年的裴善权,把课堂所学化作实践真章,成立含山县三龙养羊专业合作社,从事湖羊养殖,开启了村集体特色养羊之路。

他带领村民建羊舍、引种羊,学习养殖技术,并引入物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化养殖基地。

如今,合作社湖羊存栏量达3000只,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示范基地,2023年,村集体增收162万元,脱贫户户均分红达到3500元。“过去凭经验,现在有老师的指导,我们也是迅速发展!”裴善权开心地笑道。

深耕:制度创新打造“终身课堂”

自2007年开始,近20年探索,“村大工程”不断突破边界:从专科到专升本,从村干部到后备力量,从“一次性培养”到“终身教育”。

2013年,“村大工程”升级至“2.0时代”,由省委组织部统筹调学,安徽农业大学因为在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效,承担合肥、芜湖、马鞍山等11个地市村干部学历教育工作。为了教育教学更加符合村干部实际,学校在全省建设26个“送教上门”校外教学点,采取线上+线下、学历+技能、学历+创业孵化等多种方式提升育人效果。相关成果获批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0年,更细化的服务体系上线,专家团队“云端问诊”解决技术难题;田间课堂、大学生“结对子”等创新机制,让无人机操作、直播电商等新技能直达田间。

“学员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服务乡村的新起点。”安徽农业大学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村大工程”年招生规模也由2014年1400人跃升到2019年超过4000人,2023年更是突破5000人大关,办学范围也由原来的11个市拓展到14个市83个县区,累计招收本专科层次学生4.7万余人次。

2021年,优秀毕业生何家枝作为村党总支书记领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奖牌,同年2月,裴善权更是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大家自主学习热情高涨,4.7万名学员中,超过一半的同学在不享受政府资助条件下,愿意自费报名学习。

向阳:乡土人才振兴的“安徽答卷”

从大别山麓到淮河两岸,“村大工程”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振兴路径:政府主导搭建平台,高校精准输送智力,人才扎根反哺乡土。它打破了“农村留不住人才”的困局,让“土专家”“田秀才”成长为治理骨干、产业先锋。

如今,这项工程已超越地域界限——其“定制化培养、终身化服务”模式被多地借鉴。荣获2020年国家“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中国教育在线2021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时代先锋奖”。

站在新起点,安徽农业大学正谋划“村大工程”3.0版本,一代又一代安农人,将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不断擦亮“村大工程”金字招牌,为江淮大地培养更多乡土人才。

炊烟里的徽风皖韵,正因人才的扎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汪源)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用热爱点亮别样赛场

  艺术与体育舞蹈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付裕在自由式轮滑男子速度过桩决赛中。  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艺术与体育舞蹈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商春松在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  本报记者 巩 晗摄  球类项目  中国队运动员...

在周原探寻中华文明的光芒

 打开周原这个“月光宝盒”,能窥见中华礼仪之邦的深远河床,看到“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不久前,笔者来到周原遗址宫城西北角的考古现场,只见一片繁忙。遗址北侧,一条柏油马路上汽车穿梭...

5倍、34倍,节节攀高!这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答卷”令人瞩目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节节攀高,在规模、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十四五”以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交上了一张令人瞩目的答卷。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5G基站数量和2020年相比增长...

绿了山头 富了口袋:石漠化山区的绿色逆袭

央视网消息:贵州安顺市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曾经是当地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年前,这里土地贫瘠、生态恶劣;20年后的今天,当地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跟随记者一起去看看。夏末秋初,在关岭自治县一处陡坡上,村民们正在采摘...

新研究: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菌作用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2日电(记者朱昊晨 徐谦)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陆地植物细胞壁中的复杂聚合物,也是木材工业的重要副产品。芬兰一项新研究显示,木质素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细菌作用,并有望成为涂料、包装材料或消毒产品等领...

让历史文脉与青春潮流同频共振 河南文旅解锁“时尚”一面

 中新网郑州8月13日电 (记者 刘鹏)甲骨文元素服装与洛邑古城汉服走秀交相辉映;太极与街舞跨界融合……12日晚,“潮起中原时尚河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河南郑州市阜民里文化街区启幕。本次活动通过“城巷里的河南”“诗词里的...

探秘周原遗址的“三重城”(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周原遗址出土的甲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周原遗址发掘现场。李梦然摄  种建荣在周原考古发掘现场。受访者供图  考古队员在进行考古发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人物小传  种建荣,1972年生,陕西渭南人,陕西省考...

特色文旅标签再上“新” 经典IP“链”接新场景撬动暑期消费新热力

  央视网消息:暑期以来,在山东蓬莱阁景区,新建的“八仙过海”索道成了游客们新的打卡地。索道将蓬莱阁古建筑群和老北山景区空中相连,游客轻松惬意地乘坐在清凉的吊厢中,可以360度赏山海胜景。  过了索道,登上老北山景区,远...

田间课堂炼真功 “六干”精耕赋能 “豆”志昂扬绘就共富新图景

——2025年全省粮油专题“大豆生产班”培训在浙江淳安举行      每日新闻网浙江讯 (胡宏伟 通讯员:杨佩贞 戴春)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落实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

@职场新人 这里有一份你需要学习的社保问答

职场新人们  关于社保的知识你了解得足够多吗?   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小纯,上个月入职了一家会展公司,担任设计工作。听已经工作多年的学姐学长们说,进入职场和之前的校园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不但要努力工作赚钱,还要关注自己的社...

2025
05/13
08:59
浏览量: 55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