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乡村振兴 > 醉美瑶乡入画来

醉美瑶乡入画来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 时间:2024-10-17 11:53:17 | 点击:503

 夕阳西下,晚霞洒落在凌云县伶站瑶族乡陶化村的山山岭岭,村庄晕染上温馨的淡黄,温暖宁谧如常。

  陶化村劳作了一天的群众聚集在村部附近小广场,七嘴八舌地侃着这些年的日子。“要讲发展变化,我最有发言权!”70多岁的老党员陆志光打开话匣子,“路通了、房好了、灯亮了、村美了,幸福生活节节高……”

  曾经,“无水无路无土地,木棚四面透寒气。遥想出路何处去,望天望地唯叹气。”是陶化村的真实写照,也是伶站瑶族乡大多贫困山区的缩影。用电难、用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就像重重大山锁住瑶乡祖祖辈辈的发展。

  “拿出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40年以来,伶站瑶族乡紧扣时代脉搏,全乡各族人民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听瑶乡民歌,悠扬婉转、心旷神怡;赏浩坤湖景,山清水秀、沁人心脾;看山上园区,欣欣向荣、令人震撼;品民族情怀,古韵悠长,馥郁醇香。如今,一幅“景美人和、业兴民富”新画卷在瑶乡大地徐徐展开。

凌云县绿色家居高端产业园。吴天运 摄

  向大山求发展 

  “推窗见绿,开门见湖,一步一景,十里画廊。”提到村里发生的变化,浩坤村群众韦立新喜上眉梢,他说,自家经营的民宿生意好的时候日净赚超1000元。

  “有酒今朝醉,无酒门前睡。”这句顺口溜道出了浩坤村昔日的模样:大山重重封锁,进出要翻山钻洞,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棚,吃的是种在石窝窝里的玉米,喝的是望天水……

  这样一个穷山沟如何实现“逆袭”呢?浩坤村老支书劳可先介绍,上级通过整合资源、导入资源,推进村屯路网建设,提升村容风貌,并以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依托自然景观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浩坤湖景区建成后,村民通过景区收益分红、景区旅游经营、景区就业务工等,人均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泛舟于浩坤湖上,湖光潋滟,山色青葱。过去,村民的眼中的一方石山枯水,如今成为各方游客争相打卡的“诗和远方”。浩坤村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抽旱烟,喝土酒,溜画眉,不挣钱还存不住钱,有点钱就吃个精光,只管今天不管明天。”谈起村民往昔生活窘境,陶化村群众韦成满显得很“害臊”。

  韦成满是陶化村那利易地安置点搬迁户。未搬迁前,他整天在家无所事事。搬出大山后,看到别人家风风光光,也开始“眼红”了起来。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引和帮助下,父子俩借了3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买了几匹骡,加入当地的马帮,跑工地搞运输,正常时,年收入12余万元,日子过得很滋润。

  “搬出大山天地宽。”近年来,伶站瑶族乡奔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搬迁群众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浩坤村马鞭山上的瑶族同胞全部搬到了秀美多姿的浩坤湖景区,陶化村大石山里的群众全部搬进了舒适便利的安置点。挥手告别“与世隔绝”的苦日子,纷纷拥抱新时代。

  浩坤村、陶化村的华丽蝶变,是伶站瑶族乡40周年发生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伶站瑶族乡紧盯群众的“衣食住行”,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理念,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巩固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等,让基础设施“硬起来”,乡村家园“靓起来”。

  向大山要效益 

  走进陶化村养鸽场,一排排整齐的鸽笼映入眼帘,一只只鸽子精神十足,“咕咕咕”的鸽叫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陶化村采取‘党支部+村集体+企业’模式,引进宾阳县祥瑞肉鸽养殖有限公司,公司负责提供种鸽、技术指导和订单回收,村里负责养殖管理。”该村党支部书记韦光辉开心地说,依靠养鸽收入,今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已经突破50万大关。

  “村富民富才是富。”陶化村驻村第一书记郑鹏介绍,村里通过创建绩效激励、联农带农、共享红利等机制,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干事创业热情,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陶化村成功实践不是个例。靠山吃山,要向大山求效益。伶站瑶族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注重因地制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持续做大做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如今,“伶兴鸡”“陶化鸽”“均亭烟”“九民桑”“那留鱼”“平兰猪”等特色种养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瑶乡遍开“致富”花。

  向大山谋振兴 

  涌动的人流、升腾的烟火、热情的烧烤叫卖声……在伶站瑶族乡产城融合交易市场内,华灯与烟火交相辉映,尽显热闹。品美食、跳广场舞,光影浮动,一派“人间烟火”气息。

  “那时候这里全是荒山荒坡、沟壑纵横,我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硬是填挖了2367多万立方米土石方,刀劈斧凿,削平了一座座小山,填平了一条条深沟……”提起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伶站瑶族乡党委书记吴和权如数家珍。

  无商不活,无工不富。乘着凌云“工业倍增”计划这股东风,绿色高端家居产业园在伶站瑶族乡伶兴村落地建设,中广核新能源凌云有限公司、凌志木业、桂鲁木业、大森林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纷至沓来。伶站瑶族乡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冶炼、水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工业聚集中心,“工业重镇”这张名片越擦越靓。

  当古老与现代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和谐的节奏总会衬着幸福的生活乐章响起。

  伶站瑶族乡立足区位优势,做足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章,探索文旅发展新模式,深入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对现有的同心文化广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浩坤村史馆等进行提档升级,突显民族元素,夯实瑶乡文化传承基础,延续历史文脉,让民俗文化“活起来”。

  “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突出以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为资源依托,以山歌、刺绣、打蓝靛、瑶家婚礼等民俗文化为载体,持续打响‘水韵瑶乡石榴红’品牌。”伶站瑶族乡人民政府乡长杨菁介绍,通过“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促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牙宏威 吴天运)

责任编辑:蒋宇骏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联航客机巡航途中风挡破裂 或因撞上气象气球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架客机上周在巡航途中风挡玻璃突然破裂,不得不紧急降落。多家媒体21日报道,初步调查显示,这或许是因为飞机撞上了气象气球。  据美联社报道,这架波音737 MAX客机16日从美国丹佛起飞,载着134名乘客...

下党乡有个“十八栋村”

湖南湘西有个十八洞村,福建宁德有个“十八栋村”。  雾绕在山尖,路挂在山腰,十八栋农屋,依偎在大山的“褶皱”里。“十八栋村”是宁德寿宁县下党乡碑坑山村的别称。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九到寿宁、三进下党。那时的路,...

金秋十月“丰”景如画​ 机械化提质增效奏响现代农业“奋进曲”

央视网消息:三春不如一秋忙,在黑龙江双鸭山市,秋粮收获已超九成,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在饶河县金浪翻滚的田野间,收割机轰鸣声此起彼伏、一片忙碌。此时,运粮车已等在田边,收获的粮食将第一时间送往集中晾晒场进行晾晒。饶河县赫津...

可检测43种非食用物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6项食品非法添加物质检验方法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食品中坎地沙坦酯、拉西地平、阿齐沙坦的测定》等6项食品非法添加物质检验方法。  此次发布的6项检验方法可检测43种非食用物质,包括坎地沙坦酯等28种降压药...

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敢作敢为 善作善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记者胡梦雪  “2024年北京空气PM2.5平均浓度是30.5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5.9%,蓝天成为常态”,今年...

受台风“风神”影响,海南铁路部分进出岛列车停运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铁路 微博消息,受台风“风神”影响,海南铁路部分进出岛列车停运如下:1.10月20日三亚站始发出岛列车Z8008次停运。2.10月21日进出岛列车全部停运。3.10月22日三亚站始发Z502次停运;海...

台风“风神”将于今天傍晚进入南海 最强可达强热带风暴或台风级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10月19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19日)上午8点钟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上,就是北纬14.0度、东经121.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

美疾控中心前官员:大幅裁员恐影响疾控中心核心职能

新华社洛杉矶10月15日电(记者谭晶晶)据美国媒体15日报道,今年以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已有近四分之一员工收到裁员通知。美疾控中心多名前官员表示,大规模裁员将削弱该机构应对公共卫生常规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影响其履行保护...

全球妇女峰会对世界妇女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访俄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著名专家别拉娅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6日电 专访|全球妇女峰会对世界妇女事业发展至关重要——访俄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著名专家别拉娅  新华社记者栾海  “我认为全球妇女峰会主席声明所呼吁采取的十项行动充分说明,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盛事,对世...

不满五角大楼采访新规 记者集体打包走人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随着美国国防部有关采访的新规生效,来自至少30家媒体的记者因拒绝签署对新规的知情文件,于15日交还采访证件,清空工作区,离开五角大楼。这是从空中拍摄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2020年2月1...

2024
10/17
11:53
浏览量: 50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疯狂的全民经商那个年代》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志愿服务 护航高考 (1/5)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走进墨香四溢的书画梓桐 邂逅灵动笔触的诗意梦境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广西昭平:加快苍昭高速公路桂江特大桥建设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学习谷文昌精神 践行绿色发展 共筑美丽家园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