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习近平两会家常话|“你的经历就像你的名字”

习近平两会家常话|“你的经历就像你的名字”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2-03-04 07:59:44 | 点击:1503

编者按: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参加全国两会,通过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政协联组讨论的方式,与代表委员亲切交流、共商国是。交流中,民生家常直抵百姓关切;言谈间,真情话语令人倍感温暖。

2022年“全国两会时间”即将开启,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习近平两会家常话》,与您一起感受人民领袖对人民的热爱。

2018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奋斗,是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时间”经常提及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则标题为《总书记用“梅花香自苦寒来”称赞进城务工人员的奋斗人生》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刷屏。

新闻当事人米雪梅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千万广东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名。

这段经典的对话发生在2018年3月7日。

这一天,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现场,米雪梅坐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面,介绍了自己的奋斗经历,还谈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兴奋得不得了”。

米雪梅对总书记说:“我特别喜欢您新年贺词里的一句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说到了我心坎上。”

20多年前,米雪梅离开家乡到广东中山打工,从保安做起,一路奋斗到企业客服部总监岗位,还在中山买了房、安了家,把孩子接到了身边读书。

听完米雪梅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风趣地回应:“你的经历就像你的名字,‘梅花香自苦寒来’。”

亲切的一句话,打动了现场所有人。

总书记很重视米雪梅提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他说:“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

全国两会结束后,米雪梅把这份温暖和感动带回了广东。她对身边的外来工兄弟姐妹们说:“总书记非常关心和牵挂我们,在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外来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每一个人都能收获自己的幸福。”

2019年2月20日,米雪梅(右)在自己供职的企业与同事交流。

  2019年2月20日,米雪梅(右)在自己供职的企业与同事交流。

奋斗,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全社会共同目标的必然要求。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发出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奋斗号召,言犹在耳。

他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时,不论是作重要讲话,还是与代表委员互动交流,言语中总会强调奋斗精神。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吹响了奋进新时代的号角:“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2019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总书记用通俗又深刻的话语告诫大家:“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2021年3月6日,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

紧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顺应这种思想的变化,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深深的期许,点亮人民心中的自信之光,汇聚全民奋斗的力量。

图为人民大会堂外景。

  图为人民大会堂外景。

作为一名从基层员工走到管理岗位的农民工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段俊以自己20多年的打工经历为例,深有感触地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成长是没有捷径的。工作与生活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如今乡亲们的腰包更鼓了,这种辛苦奋斗换来的幸福感真的甜得很。”“85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的话语中洋溢着幸福,“好好干”正是他为幸福感写下的注脚。

…………

奋进,是中国姿态;奋斗,是中国人民的状态。

编辑:王云

【作者:吴疆】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孟加拉国达卡国际机场航班恢复正常

  △达卡国际机场18日发生火灾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哈兹拉特·沙贾拉尔国际机场18日因货站火灾暂停航班,当晚火势得到控制后,该机场航班运营恢复正常。  孟加拉国民航和旅游部18日晚发布声明说,火灾发生在当地时间14时许,...

一个称呼里的教育观念

纪秀君一个称呼的变化,往往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到幼儿园走访时,无意中谈到“园长妈妈”这个称呼,很多园长表示不喜欢被这么叫,她们更希望被称为“老师(园长)”或“园长老师”。不知从何时起,“园长妈妈”这个称呼...

强冷空气来袭 北京或将提前入冬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田晨旭、侠克)强冷空气来了!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信息,预计16日至21日,较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今年下半年以来最低气温。北京气象部门介绍,受强冷空气影响,未来几天,北京...

五彩斑斓意,层林尽染秋!锦绣山河美 赏秋正当时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多地的秋色都已经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赏秋。我们先到帕米尔高原东麓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巍峨的雪山、金色的草甸、蜿蜒的河流交织成...

应急管理部:今年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将于11月开始

应急管理部今天(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即将开展,今年首次以中央名义开展,推动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  发布会介绍,11—12月份,22个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将陆续进驻各地区、各...

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

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发展和粮食体系转型、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

改革开放走在前|“科技引擎”激发南粤创新发展新活力

 新华网深圳10月14日电(王佳 俞欢)深圳多点开花实现前沿核心技术突破、珠海创新实践打破跨境转化壁垒、汕头突破传统产业边界打造增长新极……近日,“改革开放走在前——广东科创新气象”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从“创新高地”深...

关键突破!我国自研的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发布

在今天(10月15日)召开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我国自研的90GHz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封锁。  这款产品将国产示波器关键性能提升到...

抢眼!前9个月汽车工业“成绩单”出炉 车市“金九银十”表现有望延续

央视网消息:记者10月14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2025年前9个月,我国汽车工业多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1—9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

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2022
03/04
07:59
吴疆
浏览量: 150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