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要闻 > 中欧交往正全面铺开(环球热点)

中欧交往正全面铺开(环球热点)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4-14 08:43:48 | 点击:829

  4月6日,随着“现代哥本哈根”轮缓缓靠泊天津港码头,今年天津港首条直航欧洲多国的新航线正式开通。图为该轮靠泊码头后开启接卸作业。
  周 伟摄(人民视觉)

  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自去年年底以来,访华的欧洲高层政治人物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在此氛围下,中欧各领域交往正全面铺开。这些热络往来充分表明,双方有沟通交流的强烈愿望、广泛深厚的共同利益。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仅关乎双方福祉,还关乎全球稳定和繁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欧全面重启各层级交往,激活各领域互利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注入新动力。

  

  互动频密 交流中增信释疑

  “现在几乎每周中国同欧洲国家都在北京举行外交部政治磋商,为下阶段中欧之间频密的高层互动做准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春意盎然,中欧各领域交往已迅速重启,正全面铺开。

  “近来,中欧之间的互动交流频率前所未有,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井喷’状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陈旸对本报记者表示,中欧之间的接触是全方位、多层级的,有中德、中西、中法等双边会谈,也有中法欧的三边会晤,还有中国与欧盟机构之间的密切互动。这说明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话题需要当面交流,有许多共同挑战需要携手应对。中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高层沟通、坦诚交流的方式,以期以最有效的方式、最直接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塑相互信任和推进双方合作。

  梳理近段时间频密的中欧互动不难发现,欧洲政要访华讨论的议题囊括双边、地区及全球各领域,直面世界经济复苏、全球治理改革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重大挑战。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欧交流按下‘加速键’,既是热点,也有亮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有3方面原因:一是过去3年,中欧之间的一些正常合作,受到疫情干扰和影响。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中欧双方都希望中欧交往尽快回复到正常状态,充分释放积压的交往意愿和合作热情。二是当前,欧洲经济面临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金融风险等严峻挑战和不断上升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欧洲主要经贸合作伙伴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无论在贸易还是在投资上,都表现出很强的韧性。与中国加强合作,欧洲收获了更多应对经贸领域挑战的信心。三是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些着眼于全球和地区安全治理的主张,得到不少欧洲国家的积极响应。欧洲各方希望借访华机会,进一步了解中方立场,和中方共同努力找到应对欧洲地缘政治危机的有效办法。

  对于欧洲领导人纷纷访问中国,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日前刊文称,一方面,欧洲各国试图就乌克兰危机、安全与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与中方展开沟通;另一方面,不少欧盟成员国承认,不论国际局势如何,欧洲不能失去中国,应继续与华接触。

  “中欧关系全面恢复,甚至比以往更广泛、更深入,诸多有误解、有摩擦、有风险的问题得到了改善和管控。中欧互动管道得到了有效疏通,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了多点、坚固、有力的政治支撑。”陈旸说。

  “政治互信是中欧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对其他领域的合作影响广泛。最近一系列中欧互动呈现出两个明显倾向:一是尽力管控双方之前已经出现的一些政治领域分歧,避免其影响继续扩大;二是尽量减少双方政治领域的变化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崔洪建表示,中欧双方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合作大于竞争,共识多于分歧。中欧关系稳定向好发展,将为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双向奔赴 经贸往来更热络

  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随行的豪华企业代表团手持大单、满载而归;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数十位欧洲商界领袖出席今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表达了在华投资兴业的信心和期待……欧洲各界纷纷抢抓中国市场机遇。这再次表明: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

  在中法欧三方会晤时,冯德莱恩表示,欧中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彼此经济高度关联,同中国“脱钩”不符合欧方利益,不是欧盟的战略选择。马克龙表示,双方应共同努力,不掉入“脱钩断链”陷阱,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全球性挑战,不断深化欧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从经贸合作上看,通过最近一系列密集互动,中欧合作近年来积攒的动能得到充分释放。”陈旸表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曾经说过,如果中国疫后打开国门,欧洲要做排在中国门口的第一人。这足见欧洲对重启中欧经济往来的期盼。目前,中欧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经贸大单,体现了中欧经贸合作的大规模与高质量。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中欧经贸合作势必带来“1+1>2”的结果,给黯淡的世界经济前景注入希望之光。

  “近年来,中国和欧洲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在发展和安全之间建立平衡。在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问题上,欧洲比较纠结,还处于探索期:一方面表态不和中国搞‘脱钩’,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削减经济过分依赖中国的风险。欧洲认为其发展环境越来越不安全,需要花更多力气应对安全挑战。当前,欧洲正在经历一个安全泛化的阶段,即把安全问题投射到各领域,提出经济安全、技术安全、数字安全等,限制了其经贸合作的空间。”崔洪建表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中欧双方应做到两点:一是坦诚相待,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不要让竞争和所谓的对手关系挤压双方的合作空间;二是减少政治化和安全化对双方正常经贸合作的消极影响,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德国《时代》周报日前评论说,一段时间来,被问及各大公司的中国业务时,这些企业高管都会表示,绝不可以错过中国市场的发展。咨询公司德勤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增长型市场。不掉入“脱钩断链”陷阱,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应是中欧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中欧应保持双向开放,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避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安全化。

  正如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布鲁诺·吉格指出的,中欧经济相互依存,已建构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欧洲如果希望和中国实现共赢,就必须摆脱短视的政治策略和零和思维。中欧完全可以在各有所长且能彼此成就的领域开展合作。

  凝聚共识 合作应对挑战

  据法国《回声报》近日报道,马克龙结束访华行程后在总统专机上接受访问时表示,要防止欧洲国家成为附庸国,欧洲建立战略自主性至关重要。欧洲可以成为中美两个大国之外的“第三极”力量。他表示,乌克兰危机让欧洲在能源和防务上更加依赖美国,这是“我们付出的代价”,现在欧洲必须专注于提升自身的国防工业水平。马克龙还建议欧洲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他呼吁欧洲人“必须醒来”:欧洲的首要任务不是在世界各地的议程上配合其他国家;欧洲不应陷入阵营对抗,必须顶住成为美国追随者的压力。

  “发展中欧关系能为欧洲战略自主提供所需的经济发展力、大国平衡力以及有效参与全球治理的行动力。尤其是当下,伴随着欧俄关系恶化在所难免和欧美安全深度捆绑,欧洲经济逐渐被美‘绑架’,发展中欧关系是欧洲维持其国际地位,实现战略自主的关键一步。”陈旸说。

  “对世界形势和历史潮流,中欧有诸多共识。中国提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断,欧洲方面相信现在是‘时代转折点’。欧洲政要‘排队’访华,证明中欧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彼此的需求仍在增强,仍可以‘充满尊重,充满信念,充满友谊地进行沟通’。”崔洪建表示,中欧应持续建设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性思维和务实解决方案,为全球经济复苏和世界和平稳定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

  中国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正得到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认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此前表示,西班牙积极评价中方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赞赏中方为此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冯德莱恩和马克龙表示,中方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欧方赞赏中方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所做的努力,期待中方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愿同中方合作,找到劝和促谈的办法。

  “中欧这轮互动表明,和平是中欧人民的共同追求,安全是中欧双方的共同关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中欧的共同目标。”陈旸表示,欧洲真切地认识到,解决全球性危机需要中国的参与,欧洲应与中国接触、交流、合作,而非遏制、孤立和“脱钩”。

(责编:卫嘉、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客户端下载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孟加拉国达卡国际机场航班恢复正常

  △达卡国际机场18日发生火灾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哈兹拉特·沙贾拉尔国际机场18日因货站火灾暂停航班,当晚火势得到控制后,该机场航班运营恢复正常。  孟加拉国民航和旅游部18日晚发布声明说,火灾发生在当地时间14时许,...

一个称呼里的教育观念

纪秀君一个称呼的变化,往往反映了时代变迁中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到幼儿园走访时,无意中谈到“园长妈妈”这个称呼,很多园长表示不喜欢被这么叫,她们更希望被称为“老师(园长)”或“园长老师”。不知从何时起,“园长妈妈”这个称呼...

强冷空气来袭 北京或将提前入冬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田晨旭、侠克)强冷空气来了!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信息,预计16日至21日,较强冷空气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将出现今年下半年以来最低气温。北京气象部门介绍,受强冷空气影响,未来几天,北京...

五彩斑斓意,层林尽染秋!锦绣山河美 赏秋正当时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多地的秋色都已经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候,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赏秋。我们先到帕米尔高原东麓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巍峨的雪山、金色的草甸、蜿蜒的河流交织成...

应急管理部:今年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将于11月开始

应急管理部今天(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即将开展,今年首次以中央名义开展,推动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  发布会介绍,11—12月份,22个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将陆续进驻各地区、各...

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

10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发展和粮食体系转型、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

改革开放走在前|“科技引擎”激发南粤创新发展新活力

 新华网深圳10月14日电(王佳 俞欢)深圳多点开花实现前沿核心技术突破、珠海创新实践打破跨境转化壁垒、汕头突破传统产业边界打造增长新极……近日,“改革开放走在前——广东科创新气象”主题宣传活动举行。  从“创新高地”深...

关键突破!我国自研的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发布

在今天(10月15日)召开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我国自研的90GHz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高端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实现关键突破,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封锁。  这款产品将国产示波器关键性能提升到...

抢眼!前9个月汽车工业“成绩单”出炉 车市“金九银十”表现有望延续

央视网消息:记者10月14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2025年前9个月,我国汽车工业多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1—9月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

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刘亮

2023
04/14
08:43
浏览量: 82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