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每日新闻杂志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_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13 13:21:02 | 点击:1078

走过“关键一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迎来“收官之年”,必须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必胜信心。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

铿锵话语,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岁末年初,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把握大势,聚精会神抓好高质量发展,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基础稳,行稳致远有依托

全球最快!试验速度可达450公里/小时、运营速度可达400公里/小时,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京发布。中国高铁奔驰不息、一路向前。

高铁飞驰,源自供给支撑。一列动车组列车,零部件超4万个,涉及电子电器、信息系统、精密仪器等10多个行业。100多家核心企业、2100家相关企业携手攻关,将图纸变现实。

高铁飞驰,源自需求拉动。高寒、高原、热带、风沙……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累计投用4000多列高速动车组列车。“更高速、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更智能,亿万旅客对高铁的需求仍在升级。”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供给加力、需求给力,汇成产业升级新成效: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在全球率先突破1000万辆,C919大飞机商业首飞仅一年多便收获上千架订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新成果……过去一年,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新动能持续壮大。2024年1至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明显快于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体量、市场容量很大,产业配套能力很强,供给和需求两侧都能够支撑国内大循环,这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依托。”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

体魄强健、筋骨壮实,中国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基本面。2024年,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30万亿元;制造业规模、货物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保持全球第一;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原油产量连续6年回升,天然气产量连续8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就业物价保持稳定……

“稳”的势头有效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稳如磐石的发展基础、令人鼓舞的发展成绩,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优势多,持续向好有支撑

“依托重庆住房公积金新政策,一套总价240万元的四居户型,首付降低12万元,贷款利息比同期商贷节约15万元左右。”重庆渝北区,市民田沛与家人在一家楼盘项目挑选心仪户型,“两居换四居,住得更宽敞。”

取消或调减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降低贷款利率、首付比例……2024年9月下旬以来,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力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4年10月、11月,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两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

2024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一度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2024年10月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好转、积极变化增多,有效需求较快回升,生产供给增长加快,市场信心明显增强。

“我国拥有大部分国家所不具备的多方面的优势,既在量上有大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市场优势,也在质上有人才优势、创新优势、社会稳定优势,特别是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制度优势,这些优势支撑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韩文秀表示。

新起点上再出发,要认识优势、把握优势、用好优势。“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正是用好优势的一个方面。

“当前,我国通胀率、财政赤字率、政府债务率较低,政策工具箱储备依然充足,加之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降息周期,将为我国政策发力创造更大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表示。

完成2万亿元存量隐性债务置换额度发行任务;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扩大地方专项债投向领域;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财政货币政策频频发力。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动增量政策落地见效。

体制优势、需求优势、供给优势、人才优势,诸多优势历经检验而日臻成熟。用足用好独特优势,我们就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韧性强,应对风险有底气

江西南昌,晶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内,1平方毫米大小的LED芯片经过数十道工序,被封装成可供车灯使用的灯珠。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新一代产品亮度提升5%到10%,2024年销售额预计增长超30%。”公司战略发展部副总监王琼说,新一年将聚焦汽车电子产品加强研发,进一步拓展市场。

这边苦练“内功”,那边开拓“出海”。

河南洛阳,三轮摩托车企业开足马力、赶制订单。偃师区有15家整车生产企业、几百家零部件企业,组装一辆三轮摩托车仅需20分钟,年出口额超6亿元。

“我们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生产货运摩托、旅行篷车、特种车型等产品。”洛阳珠峰华鹰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眼下企业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3月份。

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从龙头企业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大经营主体敢闯敢拼、开拓创新,让中国经济韧性更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经营主体2069.6万户;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

韩文秀表示,我国企业产业体系完备,经营主体类型多样,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居民储蓄率高、适应经济波动的能力也较强,“这是我国拥有强大抗风险能力的根源所在”。

困难挑战年年有。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有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但这些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沉着应变、综合施策,韧性强大的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克服挑战和压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潜能大,长远发展有后劲

2024年12月26日,随着中国东方航空MU5428航班起飞,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正式启用第四跑道。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工程也正加快建设,力争在2025年一季度建成投用。

从长江沿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到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北”工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硬投资”“软建设”,扎实推进“两重”建设。2024年1至11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0.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两新”政策也在2024年有效激发了消费者换购热情,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

“两新”“两重”成效显著,得益于宏观政策的务实管用,也体现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潜力。

潜能来自发展潜力的释放。

投资空间广。“当前,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后期,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表示,农民进城定居既能带动住房、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又产生大量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需求,“有研究测算,城镇化率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拉动投资需求超过1万亿元。”

消费潜力大。“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市场容量大、梯次多、有纵深、扩容提质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

瞄准潜力,综合施策,各方面积极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表示,今年将加大建设力度、加强软硬结合、加快工作进度,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今年还将大幅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规模,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

潜能也来自发展动力的增强。

前不久,《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提出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等5方面、97项具体改革举措。“新一轮改革中,我们将着力破解出口企业贸易数字化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建平台、为地方谋发展’。”浙江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王健表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2024年,改革开放步履铿锵。

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岁末年初,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提请审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开展,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将释放更多改革红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表示。

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走过2024,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的中国经济续写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新篇。

迎来2025,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李强向牙买加总理霍尔尼斯致慰问电  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牙买加遭受飓风灾害向牙买加总督艾伦致慰问电。  习近平表示,惊悉牙买加遭受强烈飓风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11月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  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中俄关系锚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目标,在风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讲述昆虫故事 传承科学薪火

【校馆弦歌】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她将大家带回三亿...

2025桂林艺术节:山水化境 戏剧新生

 榕湖之畔,漓江之滨,戏剧之光穿越岁月,映照出一幅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交融的生动图景。10月24日至11月2日,2025桂林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化剧入景,化艺入境,为观众带来百余场特色活动。  桂林——这座被誉为“...

各地“多点发力”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化”“智慧化”助力精准调控

央视网消息:11月1日,宁夏已全面进入供暖期。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供热条例》从11月1日开始也正式施行,条例要求,居民卧室、起居室温度从18℃提高至20℃,供热单位需保障达标。从10月15日开始,宁夏固原市、吴忠市、...

供暖补助停发、救济项目暂停 美国政府“停摆”致民生问题凸显

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11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受此影响,美国民生领域危机愈演愈烈,低收入者救济项目暂停与医保费用飙升对部分家庭造成严重冲击。例如,“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因拨款延迟问题凸显,尽管美国政府冻结拨...

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当地时间10月31日上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韩国庆州和白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的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123下一...

墨脱超级水电站:全球规模最大水电项目的全景解析

关注011. 墨脱水电站概况1.1 △ 电站位置与资源墨脱水电站,坐落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壮观“大拐弯”峡谷段,从米林县派村延伸至墨脱县西让村,全长260km。这一河段不仅拥有高达2350m的巨大落差,还具备丰富的水资...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 购买会员

墨脱水电站简介概况一、项目背景与地理位置墨脱水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境内,依托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该电站的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促进西藏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墨脱县地处偏...

李强出席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 并宣布工程开工

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

2025
01/13
13:21
浏览量: 107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广东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元首外交丨从中贝关系看中国对非真实亲诚理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